交汇点年终特稿丨聚焦富民, 美好生活百姓看得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省委书记娄勤俭近日在苏北调研时一再强调,要以务实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指示要求,结合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系统化思维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江苏牢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聚焦富民”的各项部署,今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投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迈向“强富美高”的新江苏,经济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文底色愈加深厚。
聚焦最大民生,打造最具活力创富集聚区
[实例呈现]
12月8日,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光电学院大四学生张文正式与南京一家装饰集团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张文说,班里除了一心准备考研的,大部分同学都拿到了OFFER。从今年9月起,在南大、东大举办的校园招聘会每天超过10场,很多明年6月才毕业的同学已经手握多家企业的录用信息。
12月2日,南通地区暨南通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公益供需洽谈会在南通大学举行。 尤 炼摄
省人社厅副厅长刘德民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让城乡居民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业诉求,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百姓富民增收步伐。“江苏坚持就业岗位优先开发、就业政策优先实施、就业责任优先考核,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就业总量。”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重点。我省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健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的激励政策,始终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两个100%”。同时建立健全新常态下农民工稳定岗位、转岗培训的政策措施,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稳定就业。积极开展化解过剩产能分流职工再就业帮扶行动,通过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不把一名职工无助地推向社会,确保不出现规模性失业风险。
今年1-10月,江苏城镇新增就业124.16万人,同比增长4.0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8%,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实例呈现]
在11月3日结束的“创响江苏”大学生创业大赛上,“卖豆腐”的闫朝恒荣获大学生创业标兵最佳引领奖。小闫大二时创立现做现卖的豆制品品牌“壹明唐”。两年内迅速发展出500多家门店,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业人数超过5000人。他说,江苏良好的创业环境、扶持政策,以及精选的创业项目,让他的创业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在创业。江苏专门出台并大力实施“富民33条”政策,针对不同创业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给予差别化政策扶持: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生力军,重点引导到先进制造业、新兴业态等领域创业,到2020年,每年遴选500个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支持大学生创业不少于2万人,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4万人;对农民,重点支持到农村二三产业、高效农业等领域创业;对科研人员,重点鼓励携带科技成果在职创业、离岗创业;对城镇失业人员,重点扶持到家政服务、商品零售等行业创业;对留学回国人员,重点引导到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业;对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重点帮助其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
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正成为更多人的追求。今年1-10月,江苏扶持23.33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99.94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8%和35%。江苏大学生创业人数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前列。截至9月底,全省私营企业登记户数248.44万户,个体工商户488.84万户,这意味着全省不到12个人中就有1个人创业当老板。
今年4月,江苏被国务院通报表扬为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地区。极具活力的创富集聚区已然成形。
决胜全面小康,精准扶贫托底保障补民生短板
[实例呈现]
盱眙县古桑村农民汪培文一家五口种地为生,收入微薄。土地流转后,经米厂推荐,一家人开始种植米质好、产量高的淮安688品种大米,3年后家庭年收入达到三四十万元,彻底拔掉了穷根。淮安利用地理标志产品精准扶贫,推动水稻种植、育秧、仓储和大米加工、销售等21个龙头企业组建“淮安大米产业联盟”,实现优良品种、种植模式、收储加工、质量标准、形象包装和对外宣传“六个统一”,品牌价值提升带动产品售价及稻谷收购价上涨,稻农年增收3亿多元。
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动员令,江苏脱贫攻坚决心更大、力度更强。
扶贫、脱贫,关键在精准。2017年,江苏加强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实行建档立卡、数据动态管理;引导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规模不大、门槛不高、离家不远的项目,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8个专项扶贫行动,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省委12支驻县帮扶工作队全年共落实帮扶资金近10亿元、实施项目约800个。财政“输血”也精准到位,全年省级财政计划安排的12.8亿专项扶贫资金全部下拨到县,21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展开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片区整体帮扶23项关键工程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来自省扶贫办的消息,2017年江苏预计将有60万以上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200个以上省定经济薄弱村达标退出、6个县区退出省级重点帮扶。
12月1日,在盱眙县明祖陵镇澳吉尔绿博园,工作人员在电力恒温大棚内管护立体栽培的蔬菜。颜怀峰摄
[实例呈现]
南京市玄武区小卫街社区居民缪三宝患有精神4级残,妻子张美丽肢体2级残,一家3口生活十分困难。去年,缪三宝脑梗复发,加之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一年花掉医药费32452元。社区主动帮其申请为低保边缘家庭,即时享受民政医疗救助,获医药费补助22637元。
“因病、因灾、因祸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在我省都能享受到应急性、过渡性救助。”玄武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缪三宝夫妻目前仍继续享受医疗救助,并每月领取残疾人两项补贴。2017年春节,他们还上门送去春节红包1000元、慈善医疗救助1000元,缓解其燃眉之急。
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说,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强化社会救助制度和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近日,省六部门出台新政,明确将符合条件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家庭成员中的大重病患者,参照临时救助对象中的大重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给予医疗费用补助;困难群众大病保险起付线比普通参保患者降低50%,各报销段报销比例比普通参保患者提高5%-10%。
江苏社会救助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在加速——今年全省85个涉农县(市、区)已有44个并轨,占比从去年的49%上升到52%。截至9月底,全省有120.7万人享受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达647元/月和611元/月,同比分别增长5.9%和9.3%。江苏还出台家庭收入在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重度残疾人“单人保”政策,通过托底保障这些家庭中的1名重残人员,提升34万低收入困难家庭(100多万人口)的生活质量。
率先实践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成最普惠公共产品
[实例呈现]
12月2日,素有“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座窑”的昆山祝甸水乡冬日里依然显露别样生机:原汁原味的“船文化”、昆曲文化,展现厚重文脉;注入现代设计理念的古窑化身砖窑展览馆,别致的文创产品不仅让城里人眼睛一亮,累了,还可坐下来喝一杯窑烧咖啡……
“乡村振兴战略”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初冬时节,占地八千余亩的太仓国家现代农业园区色彩斑斓。计海新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历史经验表明,当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比例时,凡是能够很好地重塑城乡关系、挖掘乡村魅力和特色、注重乡村治理的,乡村吸引力就比较强,经济社会发展也比较稳健。江苏城镇化率已达67.7%,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三分之二,即将进入城镇化稳定发展期,必须不失时机地将乡村振兴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
6月起,江苏开创性地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100个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以点带面、积累经验、形成示范。首批45个试点乡村注重植入绿色、生态、田园、乡愁、文化等元素,力求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功能布局上体现乡村的“全”、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打造“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田园乡村。
副省长蓝绍敏表示,农业是聚力创新的基础领域,农民是聚焦富民的重点群体,农村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已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在“三农”工作上的新抓手。
南京江宁区极具乡村旅游特色的民宿。王 新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实例呈现]
12月4日至8日,省环保厅冬季蓝天保卫战连续开展了5天督察,13个省级驻点督察组共出动355人次,检查污染点源206个,发现存在问题污染点源116个。今冬江苏驻点督察工作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不听汇报,“目的就是捕捉实情、强化督察力度,使各地在压力导向、问题导向之下主动严抓环保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省环保驻点镇江督察组联络员李响说。
这是江苏日益重视“生态富民”的一个缩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江苏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江苏。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公共产品,也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增长点。”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表示,宜居的环境是基本的底线福利。
围绕“生态富民”,省委省政府引导各地做好“生态+特色”大文章,提升产业富民“含绿量”;全力打好水、气、土三大治污攻坚战;强力推进“263”专项行动,开展省级环保督察,铲除一批群众身边的环保“沉疴顽疾”;大力推进污水、垃圾、固废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环境公共服务水平……
环境的改善,不仅让百姓生活更加舒适,还能转化为创业创富资源。宜兴一个镇10年前厂房集聚、污水横流,后来政府痛下决心关停300多家工业企业,发展生态旅游,塑造出知名的“深氧界”乡村旅游品牌。
精神文明春风化雨,文化活水畅流百姓心田
[实例呈现]
11月17日,每三年一次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江苏领取骄人成绩单——宿迁、徐州2个设区市和丹阳、宜兴、江阴、常熟、溧阳、如皋6个县级市新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南京、南通、苏州、扬州、常州、镇江、无锡、泰州8个设区市和张家港市,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至此,我省共有17个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总数保持全国第一;全国文明城市占全省城市数量近1/3,占比全国第一。
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单纯为了这块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3年来,宿迁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普惠性,仅293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就惠及市区40多万人口。
“社会文明程度高”彰显发展境界、寄托人民厚望,既是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综合体现,也是最终落脚点。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作为全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2015年底,省文明委出台《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2016-2020)》,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显示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精神家园,首次提出“到2020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到90以上”。
今年9月,省文明办和东南大学道德发展智库首次联合发布2016年江苏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指数,全省道德发展状况测评指数77.77,处于中等向优良的攀升阶段。
十月一日,第三届南京森林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开幕。陈 俨 万程鹏摄
[实例呈现]
今年国庆黄金周,第三届南京森林音乐会最低票价只需80元。金秋时节举办的第三届精彩江苏艺术展演月,除采购剧目外的所有演出最高票价不超过180元,50%以上的票价定在100元以下。直补票价,精准惠民,不但让更多爱艺术的观众得以走进剧场,还通过降低门槛的方式,让更多“门外汉”得以推开艺术之门,感受经典的魅力。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戴珩说,“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只有不断增加服务供给、创新提供方式,才会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江苏重点推进“文化畅通”和“精准惠民”两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惠民的精准度和含金量,放大文化感召力的乘数效应,让“文化活水”流进“百姓心田”。当前,江苏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在解决“有没有”的基础上,江苏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又提出了“好不好”的更高要求。围绕老百姓的现实文化需求,江苏通过发放“文化惠民卡”等系列举措,实现精准供给,尊重老百姓的“文化选择权”,老百姓用“团购价格”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以南京为例,得益于1500万元“票价直补”,市民购票可享受最高达50%的补贴。
交汇点记者 汪晓霞 杭春燕 王晓映 邹建丰 黄红芳 唐悦 董晨
原标题:交汇点年终特稿丨聚焦富民, 美好生活百姓看得见标签:
编辑:郑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