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转型升级

04.01.2016  09:32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湖县粮食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全市站排头,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打造粮食强县的目标,以深化完善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做大做强粮食经济为目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增创竞争新优势,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全力推促粮食经济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突出购销平稳有序, 打造全社会粮食保供安全网。 建立健全 粮食安全 责任制 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全县粮食安全保供目标,切实筑牢耕地保护、产能提升、流通储备三道防线,制定“建湖县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监督考核办法”,建立粮食安全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保障民生工作的基本任务,常抓不懈,毫不动摇。 购销总量再迈新台阶 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加大力度抓早抓紧销售库存粮,腾出仓容搞好夏粮收购,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年购销总量超10亿斤,其中夏粮收购超3.5亿斤、秋粮收购超1.5亿斤,粮食购销总量超历史。 增强粮食储备保障能力。 建立县级储备粮规模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库存、储备、价格、质量信息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市场和价格动态。加强原粮储备、应急成品粮管理和应急定点加工、供应和运输网络建设,强化检查督导,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粮食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突出改革完善提高,增强国有粮食企业活力。 一是加快 股份制改造, 组建 控股 集团。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江苏建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涵盖粮食生产、收购、加工、贸易等环节,建立健全适应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要求的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人员劳动分配机制。整合国有、民营粮食收储或加工资源,股权融合,投资多元化,发展国有资本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粮食企业,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促进全县粮食流通产业在规模、质态上有新的发展,不断增强全县粮食经济综合效益。 二是加快挂大靠强,推进多元合作。 引入多元投资主体,打破区域界限和行业壁垒,主动挂靠央企、省企和大型外企、民企,抓住各地增储和市场紧平衡的机遇寻求合作,推进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加快资本扩张,提高经营活力。 推进资本向粮食边缘产业、交叉产业和延伸产业运行,引导购销企业向粮食生产领域延伸,抓住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利时机,积极尝试进行土地流转种植或组建专业合作社,打造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粮油食品全产业链,国有粮食企业在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中壮大。

突出仓储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 第一, 抓紧编制项目申报。 切实做好石桥粮库烘干项目和上冈粮库、高作粮库新建高大平房仓项目及军供站维修改造项目的申报,跑省跑部,力争纳入全省仓储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早日启动建设。 第二,加快在建项目建设。 对宝塔粮库扩建,抓施工,促进度,保质量,确保在2016年夏粮收购前投入使用。 第三, 寻求社会资本参与 粮食是传统生产服务业,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转型跨越,创新思维、借力给力,通过引资共建、多元合作,民资参与,筹建全县粮食烘干中心。实施“2+3”运作模式,即以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为主导新建6个烘干基地,实行免费烘干服务,日烘干能力达到1800吨;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建立社会化烘干基地,全县机械化烘干能力达到40%以上。资金渠道实行向上争取专项资金1/3、县财政配套1/3、企业自筹1/3。 第四, 加速提升信息化水平。 在楼夏库和石桥库,建立动态收购系统、仓储智能化系统、安防智能监控系统、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粮食仓储可视化系统的“数字粮库”管理平台,实现对粮食购销调存管业务信息进行统计、查询、流转和监督,实时、快捷、准确的数据采集。由仓储型向贸易型延伸,引进网络、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媒介,创新经营方式,提升经济效益。

突出提升品牌形象,提升建湖大米市场美誉度和市场占 有率 以粮食协会为龙头,一手抓资源整合,一手抓市场开拓,一手抓品牌创建,一手抓宣传推介,通过推广、运用、管理及保护“建湖大米”地理标志,聚合全县优质稻米种植、收购、加工、营销的优势,整合全县大米加工的资源,全力打造“建湖大米”品牌,提升“建湖大米”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首先,抓紧制作宣传 片。 通过媒体宣传、网上介绍,参加农展会、博览会、推销会、推介会以及“放心米”的评定等活动,全面全力宣传推介“建湖大米”,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把“建湖大米”品牌打响打出去; 其次, 资源整合扩能改造。 根据全县大米加工企业规模小、分布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的状况,采取龙头支撑、基地订单、产业集群、品牌经营,实行集约化管理、集团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实现建湖大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加工、集约化经营; 第三,开展电子商务销售。 兴建“建湖大米”高标准加工交易中心、全国主要大米市场信息共享发布平台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发展跨国和省内外大超市的连锁配送业务。与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联手,开展“打假保优”系列活动和保护“建湖大米”地理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假冒商标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建湖大米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突出依法治粮,创建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县。 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和粮食质检监测体系,实现粮食移动执法全覆盖和粮食储备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严把准入门槛。 建立信息平台,将全县粮食收购发证单位法人信息,种植50亩以上种田大户信息,粮食经纪人信息,以及跨区收购和设点码头收购者信息,整合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即时发布粮食收购有关政策和市场信息。继续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一户一档”,分类建档,实现守法诚信评价记录管理电子化。对所有参与粮食收购的企业、个体按照国家法规,逐一重新核实。对不符合准入门槛的坚决取消其粮食收购资格,并提请工商部门取消粮食收购经营项目,从源头上实行监控。 严治收购秩序。 大力开展宣传,充分利用4.16《粮食流通条例》颁布日、10.16世界粮食日和夏、秋粮收购期间,采用媒体、板报、标语、会议、专题培训等,向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广泛宣传粮食政策法规,大力宣传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流通监管的职责、权力、责任、义务和具体内容,提高全社会粮食法治意识。在县粮食流通监督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下,主动与工商、质监、物价、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联手行动,规范收购秩序。尤其在夏粮、秋粮收购期间,加大共同行动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哄抢粮源、哄抬价格、隐患储粮、囤积居奇、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逐步把粮食收购纳入法制化轨道。 抓“放心粮油创建”。 对所有“放心粮油店”进行完善提高,使其从硬件上尽快达到创建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进一步加强与食药监督、质监、工商等部门联动推进创建工作,继续做好“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的评审和评选活动。加强对“放心粮店”的监管,对已被评上“放心粮油”的生产和经营企业进行复查,做到边推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并将“放心粮油”与发展粮农合作组织、推进粮油电子商务、粮食银行等新型粮食流通业态相融合,成为为民服务的“民心工程”和“品牌工程”。

突出“三严三实”,打造风清气 正的行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分层做好干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引进经营管理型、营销类、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选优配强企业领导人,把素质好、懂业务、会经营、年纪轻的人员充实到领导岗位,建立合理的干部梯队,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二是推进 粮食文化建设。 加大宣传弘扬粮食人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粮食文化内涵,以粮食文化增强粮食事业的地位自信、作为自信和发展自信,以务实的举措和过硬的成果,推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切实维护信访稳定。 主动化解矛盾,关心职工生活,以不断提高经营效益来改善职工待遇。 四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工作。 在全系统开展做文明职工、创文明单位活动,树立粮食人的良好形象。进一步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廉政勤政教育,完善各项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打造风清气正的行业发展环境。 五是 强化督查考核工作。 对全年的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做到各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以良好的政风和行风提升粮食行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形成党风正、政风清、行风实、民风淳的良好局面。

                                          (建湖县粮食局办公室罗汉前 刘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