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部门倾情打造贴心专业的“互联网+税务”
近年来,税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网站建设管理要求,顺应信息化和互联网发展趋势,以纳税人及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推进税务网站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税务系统围绕纳税人办税中的“痛点”和“阻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方法,倾力建设集信息发布、在线服务和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税务网站,打造贴心专业的“互联网+税务”,让纳税人多跑网路、少跑马路,赢得了纳税人的“点赞”。
一、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税务网站群定位清晰
税务总局网站(www.chinatax.gov.cn)共设总局概况、信息公开、新闻发布、税收政策、纳税服务、税收知识、互动交流7个一级栏目和46个二级栏目。2014年,税务总局运用大数据分析、改版升级总局互联网站,升级后税务总局互联网站用户访问量提升114%,2014年访问量约3600万人次。税务总局网站在2014年度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名列中央部委第六。
税务系统省级税务机关网站80%以上采取省级集中模式建设,即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建设网站平台,地市级及以下税务机关在统一平台上开设子站和网页。目前,在全国70多家省级税务网站的集中平台上运行着各地市900多个子站,2014年全国税务网站访问量约15亿人次。各地税务部门在当地政府组织的网站评估中位居前列。
在网站功能和服务方面,税务总局网站侧重税收政策发布和解读、办税服务导航和有关统一功能开发应用,省级税务机关网站更加侧重为纳税人及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网上服务,包括网上办税、涉税查询、纳税咨询辅导等。通过税务总局网站与省级税务机关网站之间联动,实现税务网站的信息资源共享,功能服务优势互补。目前已逐步建成以税务总局网站为龙头,省级税务机关网站为主体,辐射地市级税务机关,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发挥整体效用的税务网站群。
二、政务公开、清单先行,简政放权更加彻底规范
权力行使“列清单”,简政放权更彻底。根据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要求,税务系统率先对公权力进行正面清单管理。一是“减”去不该管的,该放的放到位,做到权力透明,职能公开。按照国务院要求,2014年,税务总局公布了全部87项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税务行政审批目录化管理,锁定了审批项目的“底数”,除7项税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保留外,2015年将税务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理完毕。二是从事前“转”向事后,放了以后管得住、管得好。各地持续探索通过大数据分析,以风险管理、信用管理、信息管税等方式进行后续管理。上海市税务局针对扩大自贸区创新服务举措后“前道放权,后续管控”产生的税收管理难点,整合出风险源大数据,开发了60多项风险提示内容,实时推送给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源管理等部门,加强后续管控,对出现风险问题的企业采取应对措施。权力的“瘦身”和事后的监管赢得了纳税人更好的遵从。
规范执法“一把尺”,办税流程更优化。一是规范下户检查,做到有权不任性。例如: 江苏省国税局通过网站向全省纳税人承诺,同一年度内对同一纳税人的到户检查原则上不超过一次。国税机关发起的各类税收检查,必须通过综合管理部门这个“总开关”,从根源上解决了任意下户、随意执法问题。全系统进户检查减少近九成,真正做到了“无需求不打扰,无风险不应对”。二是简化办税流程,办税服务更高效。 例如:北京国地税日前在清华科技园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针对纳税人办理频次高、耗费时间长的日常涉税事项,发布了15项举措,简化办税流程、压缩审批环节、拓展网上服务。实现了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企业所得税六大类89项业务网上办理、简化申报缴税程序等,纳税人不再“多头跑”“多次跑”。三是发挥税务网站法规库作用。税务总局建立了以网络为载体的税收法规库,及时公布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征纳双方及时、准确地提供税收政策和管理依据。各地税务局建立了与中央库相配套的税收法规省级地方库。国税、地税统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税收执法更加规范。
三、运用互联网新思维,网上税务既“端大众菜”又“上特色菜”
依托大数据分析,网站改进让纳税人说了算,打造分类推送的“贴心税务”。税务总局网站改版用大数据说话,围绕纳税人需求,注重功能布局、栏目设置和操作体验,充分尊重纳税人偏好与习惯,着力改善纳税人登陆体验,栏目因需而设,因需而变,有的放矢,收效显著。一是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用户体验。2014年底,依托对纳税人登录和浏览的大数据分析,税务总局网站组织了改版,日均访问量提升了114%,人均访问时间延长35%。二是及时发布税收政策与解读,保障纳税人应知尽知。税务总局网站以规范的格式解读政策,做到税务文件与解读稿同步起草、同步发布。设立了“出口退税率查询”“税务师事务所公告栏”等模块,保障纳税人知情权,做到“一览尽知”。2014年共发布各类信息7200余条,政策法规200余份。三是弘扬纳税诚信,设置税收信用“红黑榜”。按照税务总局领导指示,税务总局网站开设“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单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公告栏”专栏,受到纳税人的高度关注,有力促进了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四是分类归纳政策信息,实现定向推送。税务总局网站开辟“小微企业税收优惠”“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税收诚信体系建设”等栏目,方便纳税人快速锁定所需信息,实现“小栏目办大事”。各级税务子网站定向推送优惠政策、涉税风险等提示类信息,不仅提高纳税辅导的针对性,还帮助纳税人避免税收风险。
推动线上线下无缝融合,打造无处不在的“创新税务”。一是实现12366热线系统与网站建设无缝衔接。税务总局网站与征收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纳税服务系统及12366热线系统已顺利衔接,逐步形成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一体化应用模式。二是电子发票成功试点,网络发票全面应用,各地探索发票专递服务。税务总局已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央企开展电子发票试点工作,建立完整电子会计档案,接受内外部审核,积极尝试将电子发票作为企业有效原始凭证。网络发票的应用已经全面铺开,例如: 苏州国税纳税人通过网上代开一张发票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并享受免费邮政专递服务,最快能实现当日到达。目前,苏州市已有1673户纳税人申请开通网上申领普通发票,累计完成10470份发票专递配送。三是实现涉税事项无纸化办理。 例如:广州国税以无纸化为切入点,构建了覆盖电子表单网上申报、税收资料影像、涉税事项审批、电子税务文书、电子证照等系列技术支撑系统,彻底扭转了以往税务电子政务实践中需要纳税人频繁往返税务机关提交和领取纸质资料的局面。通过全功能电子税务局,该局每年减少纳税人上门约900万户次,减少纳税人报送纸质资料约2000万张,大大降低了纳税人负担,提升了在线服务的使用体验。
运用移动互联响应纳税人诉求,打造如影随形的“移动税务”。一是运用移动互联思维,实现“税务网站+”。全方位分析纳税人需求,统筹建设税务网站、移动办税、微信平台等各类服务产品与功能规范化、一体化、集约化的信息发布和纳税服务综合平台,打造移动的网上税务。税务总局开发的APP以发布政策法规和办税导航为主,省市级税务系统开发的APP以便民办税为主。部分省市税务系统在网上办税的基础上开发了“微门户”,通过个性化涉税查询、导向式办税指引、精细化办税辅导和点餐式政策推送等方式让纳税人实现掌上办税。例如:2014年9月广州国税启用“微信纳税申报”办税新模式,这是全国首创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的新型办税模式。截至2015年5月,共40万户次纳税人通过微信完成申报纳税,入库税额超过1亿元。2015年金税三期上线后4个月,就有2万多户次纳税人使用微信预约办税。二是各级税务部门相继开通了政务微信和政务微博公众号,实时发布税收政策、税收风险提醒和典型案例评析,随时随地为纳税人提供办税帮助、办税提醒、需求采集等“指尖上的服务”,实现纳税服务从“足不出户”到“如影随形”。例如:广州国税微信与微博共向纳税人提供通知公告类、办税服务类、查询类共十一项自助查询服务。截至2015年5月,广州国税微信已向200万人次提供自助查询,日查询量超过1万次。
针对不同纳税需求,打造专家在线、后台支撑的“专业税务”。一是推进“小微企业税银服务平台”,推动小微企业孵化。各级税务部门每年联合评定A级纳税人,在网上向公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针对纳税人贷款难的问题,深圳国税与光大银行合作,率先推出“税贷易”税银合作贷款项目,将中小企业纳税信誉、税收贡献与其融资发展相联系,开创了深圳市首个以“信”养“信”的企业融资新模式。税银合作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了新观点,提高了税务服务水平,对于促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税务服务,助力企业成长。例如:无锡地税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推出的“IPO税援团”服务,助力企业成功上市。无锡地税挑选了本单位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三师”资格的业务尖子,组成“IPO税务人才库”,逐个建立IPO一户式服务档案,在各大公司的网站上联办《IPO涉税专栏》,刊登相关税收政策及解读。“IPO税援团”累计为89家拟上市公司提供专业化涉税辅导。三是助力企业“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上海自贸区、天津自贸区、福建自贸区税务部门试点推行10项税收服务创新措施,实现自贸区内便捷高效的税收一网通办。 目前广东、江苏等地已借鉴复制该经验措施,积极开展“办税一网通”的推广工作。 税务总局网站开设“一带一路”税收服务专栏,实时发布相关税收措施,帮助我国企业了解税收协定谈签和执行情况,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熟悉度,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
(原文链接: http://www.gov.cn/wzpc/2015-07/09/content_289445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