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构建情报网络 严管跨境税源

25.02.2016  10:16

  江苏省海安县国税局近来借鉴澳大利亚差异化风险识别框架,积极构建涉税情报网络,多渠道获取跨境税源数据,提高了管理质效。
  

      应用互联网数据  搜索税收情报
  近年来,海安县涉外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经营模式多样,跨国税源信息不对称,针对这些实际,海安县国税局运用“嗅探工具”等大数据处理和应用技术,建立税收情报搜索引擎,抓取上市公司公告(股权转让/分红)、大宗交易、外资企业境外股东报表信息、海外上市公司信息、走出去企业公司信息、并购重组等数据,丰富跨国税源风险管控的数据来源,筛选监控跨国税源风险信息,及时提交非分析识别任务申请。
  2015年4月,他们运用该引擎发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告中,香港某公司正通过深交所逐步抛售其持有的海安某上市公司股票。他们立刻意识到,该减持行为存在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他们及时发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其纳税义务、计税依据和方法。最终,香港公司累计缴纳企业所得税6767.7万元。对此,香港公司境内代理人表示:“国税局及时提醒我们缴纳非居民企业所得税,降低了涉税风险,维护了企业诚信纳税的声誉。”
  

      搭建第三方信息平台 交换企业跨境交易信息
  海安县国税局与全县10个区镇的招商局、工业局、财政局、企业服务中心等建立了跨国税收情报微信群,适时收集进口设备安装劳务工程等跨国税源信息。定期对各区镇联系人进行国际税收业务知识培训,发放《国际税收日常业务办税指南》《非居民税收政策简要汇编》等宣传资料,通过微信群发布最新风险提醒。2015年,该局通过微信群共收集各类情报信息261条,筛选风险信息入库非居民企业所得税5240.05万元。
  此外,他们还与商务、工商、外汇等部门建立了信息交换机制,及早获取企业的股权变更审批信息、非贸易对外支付信息,将上述信息与纳税人上门申报的非居民合同项目备案信息比对分析,通过纳税服务平台和税源管理平台推送监控任务。同时,借助国际间情报交换手段,防范对外支付风险。2015年11月,香港某企业将持有境内企业股权转让,商务部门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国税局,追缴入库企业所得税1595万元。某企业股权被低价转让,国税局及时介入,重新核定后调整追缴企业所得税42.6万元。
  “通过国际税收情报网络,我们加强了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增强了国际税收意识。我们时刻提醒企业,在与境外企业打交道时绷紧防范国际税收风险这根弦。”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谢国华深有感触地说。
  

      建立跨境税源信息平台  准确掌握跨境交易信息
  海安县国税局建立了跨境税源信息平台,鼓励企业积极报送间接股权转让、境外关联企业涉税资料,及时掌握纳税人跨境交易情况,帮助企业降低涉税风险。同时,充分利用税务登记和申报的相关信息,从商务、统计等相关部门获取的纳税人境外经营信息,利用情报交换获得的我国纳税人境外经营信息,将这些信息通过跨境税源信息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披露,使基层风险应对人员能够及时利用,提高管理效率。
  海安县国税局局长薛海骏介绍,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地解决了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大限度地防范了涉税风险。(邰蓓蕾 王慧 韩良义)

 

      2016年2月24日《中国税务报》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