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改变买单习惯 衣食住行拿着手机把账付
8日中午,南京市民刘玉去家乐福超市购物。收银员告诉她,今天是“无现金日”,用微信支付有优惠。刘玉收回现金,改用微信支付,很快手机收到支付凭证:支付18.16元、优惠3.05元——这只是每天在手机上完成的数亿笔交易中,普通的一笔。
“8·8无现金日”,是微信造出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在70万家超市、餐馆、服装店等商户消费,只要用微信支付,就可以获得优惠。同样在这一天,使用支付宝为线下消费买单,也有补贴——支付宝的“1亿立减金”的活动,从7月20日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这100天内,用户都能在支付宝首页看到这笔巨资的实时余额。
当腾讯的“无现金日”遇到阿里巴巴的“1亿立减金”,业内人士点评,两个互联网巨头“开撕”,一个速战速决,一个长线钓鱼,为的都是那块肥沃的移动支付市场。
“今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已达59703亿元,同比增长111.02%。”易观金融分析师王蓬博说,“移动支付包括NFC、扫码、光子、声波、生物识别支付等很多种,目前大家用的最多的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扫码支付方式。促进移动支付大发展的因素很多,包括: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自身的便捷性;移动支付技术持续创新,安全性不断上升;巨头的补贴,推动用户使用习惯和粘性的形成等等。”
腾讯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包括微信支付和QQ钱包在内,腾讯移动支付日均交易笔数超5亿,绑卡用户超过3亿。去年的首个“无现金日”,线下8万商户参与,今年参加的商户多了8倍,遍布吃喝玩乐行各个领域。晚上8点,微信官方拿出统计数据:超过1亿人次参加“无现金日”活动,最活跃的十大城市中,北京、深圳、上海为前三甲,苏州、南京位列第七和第十。
动辄上亿的数字,一般人难有概念,但如果问“出门还带钱包吗”,你也许会发现,衣食住行外加娱乐,都能在手机上买单。
8日,在南京河西地区的得蜜咖啡馆,服务员王永伟对记者说:“我们的客人,当然是用支付宝、微信付款的多了。别说在正规店里了,就是在我住的油坊桥,到夜市吃个炒饭、烧烤,路边买个西瓜,都可以手机付钱。”记者问他,有不能用手机付钱的时候吗?这个26岁的青年思索一会儿,拍拍口袋说:“真想不出来。我的钱包放在家里呢,反正出门带上手机就行了。”
的确,早晨叫个专车上班,路上交一下水电费,买好出差的高铁票,中午点份外卖或者去餐馆吃饭,下班后到超市买菜,晚上看场电影……这些事情,不带现金、银行卡,完全没有问题。
移动支付,无需收钱找零,不用客户签字,既让客户觉得方便快捷,也令商家受益。南通崇川区“首信数码”店老板蒋柏成说:“从几十元的配件,到几千元的手机,一半的顾客用移动支付。对我这样的创业者来说,较高的收银效率,就是节约了人力成本。”
移动支付也有利于商家开拓客源,并与顾客建立更紧密的互动。如向使用移动支付的顾客账户里发送优惠券、促销信息等。
除了在实体商户用移动支付,在电商平台使用移动支付的购物者占比也在持续增加。江苏瑞贝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天猫、京东和亚马逊等大型电商平台销售手表。总经理冯冬梅发现,目前六七成流量来自移动端。她说:“虽然我们更希望顾客在电脑上选购,毕竟电脑页面对商品展示得更充分,但我们还是要适应移动购物高企的浪潮,目前一大经营重点就是把移动端页面优化。”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移动支付帮助消费者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消费体验,同时还拉动一定量的提前消费。”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周宁认为,“现在很多企业在想方设法进入移动支付领域,都有了自己的APP以及各种渠道,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得更多忠实用户,更多地促进消费。当购物、餐饮、出行等领域都在拓展移动支付的应用,市场也就借此走向充分的竞争,以‘看不见的手’做更优的资源配置。”
王蓬博提出,移动支付参与者包括银行、支付企业、软件厂商、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目前利益分配链条过长,尚未形成明确的利益分配格局,但其仍会继续改变更多用户的使用习惯,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
周宁认为,移动支付领域,消费功能逐渐跟金融属性结合,消费和理财两大功能打通,将进一步强化用户使用粘性。移动支付必然会对传统金融构成挑战,国家未来还会颁布相关政策来规范移动支付的健康成长。
公众在享受移动支付的便利之际,也要注意使用安全。阿里集团安全部移动安全负责人陈树华为本报读者列出几大注意事项:商场、餐馆、宾馆等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即使设置密码,也尽可能不要连接;收到带链接的短信,不要点开链接,直接删除;手机下载应用,要从主流的官方应用商店下载;最好给手机设置锁屏密码;如果手机遗失,支付宝等账户要第一时间挂失。不过,他也表示,大家无需过于担心,目前的数据表明,移动支付并未比传统银行卡带来更高的资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