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秸秆收储总量超11万吨 较去年同期增长4成
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市农委获悉,今秋我市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从国家、省、泰州市相关部门公布的卫星遥感监测情况来看,我市未发现一起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10月15日水稻开镰以来,全市秸秆收储量不断创新高,目前已突破1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成。
昨天上午,在斜桥镇昌华秸秆回收利用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忙着将加工好的圆柱状“生物质煤”装箱,运往泰州、扬州等地的发电厂。合作社负责人徐正昌介绍,今年合作社的三个收储点共收储秸秆1.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今年收秸秆明显比往年轻松好多。”徐正昌说,以往秋收过后,合作社要花钱到各个行政村聘请“秸秆经纪人”,专门负责组织村民运送秸秆。今年秋收还没开始,就有村民主动找到合作社,争当秸秆经纪人。“开秤”时间还没到,合作社就聚集了五六个经纪人。
记者从市农委获悉,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秸秆收储和加工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经建成9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14个秸秆集中收储点,拥有近50套秸秆综合处理设备,此外我市建成食用菌培植基地、有机肥生产基地、秸秆沼气池等近10个秸秆多样化处理渠道,全市以机械化收储、加工为主的秸秆综合处理体系已初具雏形。各相关单位主要通过村组集中回收、农户自发组织销售、秸秆经纪人田头收购三种方式回收秸秆。
马桥镇侯河村今秋试行通过村组集中回收的方式推进秸秆禁烧,不到20天全面完成任务,较往年提速近半个月。“秸秆禁烧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秸秆的收储和出路问题,今年村里引进了新型秸秆收储设备,免去农户自行收储的麻烦,禁烧工作推进难度明显减少了许多。”马桥镇副镇长、侯河村党总支书记朱海平介绍,今年村里的秸秆都是由新型打捆机打捆而成,这种打捆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打捆的5倍以上,村里的2000余亩稻田在半个月内全部打包收储结束。眼下,村里需要收储的1000多吨秸秆已经全部“变废为宝”,田头、沟壑的零星杂草也都被清理干净。
今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约32万亩,产生秸秆约18万吨。市农委环能中心主任陈灿告诉记者,由于种粮大户数量增加、高产创建等原因,全市约有十余万亩稻秸秆实现全量还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禁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