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别烧了, 能做大产业”

25.08.2015  01:39

  虽说麦收时节早已过去,可东海县双店镇竹墩村的欣源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仍然挺忙。记者近日来到这里,正见桃林镇苗庄村农民苗昌苏开着农用车,跑了十几公里地把两吨麦秸送到这里。

  老苗专门收储秸秆6年了,自己在村里也建了个秸秆收储站点。他告诉记者:“我从本村农民那儿收购麦秸大约200元一吨,卖到欣源这里是240元一吨,一吨麦秸能挣40元,一个麦收季节在麦秸上挣了2.4万元左右。平时雇两个人帮忙,不算雇人的工钱,一年总共能落下七八万块钱。

  欣源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社长邱增营介绍说,“这些麦秸,我们加工后卖给韩国客商做种蘑菇的基料。人家开出4万吨的订单,我一年只能满足1万多吨。我们还把秸秆用揉丝机处理后卖给上海光明乳业喂奶牛。

  今年50多岁的老邱是村里的“能人”,以前每天都开着小货车走街串巷收废品,乡亲们都叫他“破烂王”。几年前,他把废纸卖给山东一家造纸厂,发现造纸厂还收秸秆用于造纸,这激发了他的灵感。2013年,老邱拿出自己收废品多年攒的钱,和朋友赵琨共同投资400万元,创办了东海县欣源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2014年又成立了汇邦秸秆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小麦、水稻、玉米秸秆的回收再利用。

  在合作社的院子里,老邱介绍了合作社的秸秆综合利用过程:“小麦、水稻收获后,我们的搂草机开进田里,把秸秆梳理成一定的宽度,由打包机收集并打成一个个重250公斤左右的捆包,然后运到我们的仓库。

  为了介绍得更清楚,老邱专门跟记者加了微信好友,通过发视频、发图片,说明科技让秸秆利用成为“高大上”——合作社专门进口了14台美国田间打包机,在机器的压力下,秸秆可像石磙子一下成为捆包;过去作为“泡货”的稻草麦秸经压实后,13米的货车能装30吨;揉丝机则相当于过去喂牲口用的铡刀,加工后可使秸秆的适口性好,牲口爱吃。

  老邱的老搭档赵琨告诉记者,他们收储秸秆的范围已经延伸到灌南县堆沟港。如今土地正在向种田大户流转集中,专业化收储秸秆越来越有用武之地,“秸秆是宝贝,不要烧了,我们完全能把它做成上亿元的大产业哩!

  当地乡村领导介绍说,作为全省规模名列前茅的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邱增营他们的秸秆回收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已经成型,关键是缺少资金和土地。秸秆怕水怕火,银行贷款难;现在合作社用的100多亩土地,是农业设施用地,本来可以建设长期的秸秆储存加工设施,但目前政策还没落地。

  秸秆收储专业户老苗也为老邱他们说好话,出主意:“现在秸秆还田政府每亩补助25元,其实秸秆粉碎还田造成虫害多、出苗率低,并不完全合理,农民都希望隔年还田一次。可不可以把补助给秸秆回收?

  ( 程长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