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三宝”兴起绿色好产业
中国江苏网12月27日讯 近年来,盐城生态基础和潜力优势日益显现。以绿色发展为新的追求,既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规划,也是引领调整转型,积极探索增长与转型、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
1至11月份,我市优良天气达251天,占总天数的75.2%。其中9、10月两个月空气质量连续跻身全国排名前10位,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排名第一。“盐城好空气”已成为盐城新名片和生态城市品牌,且成为我市绿色产业的“体温表”。
“大力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是我市弹奏绿色乐谱中的一个重要音符。前不久,省政府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意见,市委朱克江书记调研了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我们供销合作社系统秉承期望,必须要在生态盐城建设中敢担当、争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建办草业合作社为抓手,大力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让秸秆变废为宝。”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施建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变废为“宝”,孵化秸秆产业
秸秆禁烧之难,曾让许多基层干部为之挠头。我市作为农业大市,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为800万吨左右。除一部分被用作还田及饲料、造纸原料外,很多秸秆找不到出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市给出的答案是:秸秆禁烧必须化堵为疏,解决秸秆出路问题,拓展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是治本之策。
思路决定出路。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供销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秸秆收购和初加工实体培育工作”职能要求,市供销合作社认真制定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目标,组织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供销合作社在行动”等活动,同时,通过“1+N”模式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组织化程度。即在孵化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时,由各县(市、区)社牵头领办,通过“合作社+经纪人”、“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等形式,孵化草业合作社。
目前,全系统已建办草业合作社56家,合作社成员总数1517户,带动农户29620户。今年秸秆收购量突破40万吨,位居全省供销社系统前列。市供销社还在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专项资金中切出一块,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业绩突出的县级社、合作社进行专项奖励。亭湖区供销社近年来为草业合作社和秸秆加工企业争取到收储销售奖补资金80多万元,考核奖补各镇收储补贴360万元,争取秸秆机械财政补贴60余万元,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健康发展。
为拓开秸秆产业的买方市场,市供销合作社连走三着“妙棋”:推进草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联合,拓展产销对接渠道。目前已与省内外近百家造纸厂、发电厂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食用菌培养基营销触角已延伸到福建等省;
推进草业合作社与基层供销社及当地农产品经纪人的联合,为农产品经纪人收购秸秆提供资金、信息等服务;推进草业合作社与草业加工企业、草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市场共有。阜宁县祥顺秸秆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秸秆收储加工实体有46家,其中秸秆专业合作社26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成立后年收购利用秸秆由10万多吨猛增到近20万吨。
惠民之“宝”,激活绿色经济
12月22日一大早,亭湖区南洋镇青墩农民经纪人沈画飞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有农民约他上门收购的,有草业合作社催要秸秆的。“你通过什么途径收秸秆的,一天能赚多少钱?”记者问。沈画飞说,我有七八台拖拉机,每天带人到田头收购,农民不必自己捆扎、运输,现在每天平均收30吨秸秆,付掉雇请劳力成本和运输成本,日赚300元左右。
沈画飞仅是我市3000多“秸秆经纪人”中的一员。据了解,为调动农民秸秆销售热情,市供销社启动了“无忧收购工程”,即利用基层社网点多的优势,采取田间收集、田边收集、农户收集、经纪人收集等四种模式,方便农民最大限度地将秸秆及时集中到合作社。
“现在每天我用自家和邻居储存的秸秆在家编织草制品,产品统一由专业合作社回购,而且价格也不低,像我们年纪大不能外出打工的,既照应了农活,也能在家每天挣50多元钱,真是太好了。”盐都区冈中街道凤楼村60多岁的杨梅华奶奶乐呵呵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