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举措、三积极”学习贯彻社区矫正工作条例----泰兴市姚王司法所

16.06.2016  23:21

 

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作为我国首部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已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为准确领会《条例》内容,确保《条例》得到正确适用和执行,我所认真组织宣传学习,全力推进《条例》深入贯彻执行,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

一、深刻认识《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出台的意义

一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平安建设的迫切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社区矫正工作事关社区安宁、社会和谐,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完善刑罚执行制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探索建立融监督管理、教育矫正与社会适应性帮扶为一体的社区矫正制度,对于进一步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建立监禁刑和非监禁刑相协调的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有效整合刑罚执行资源、科学有效地执行刑罚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在要求。对刑事犯罪实行区别对待,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互补,宽严有度,既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犯罪,又运用好宽的一手,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利于更好地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四举措加强学习

一是统一认识,通读《条例》。《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颁布后,我们所有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矫正执法者都对《条例》进行了初步的通读。通过逐条研读,把握要点,深入了解《条例》的内容和方针,学习贯彻《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及在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新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条例》的精神和规定,牢牢掌握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执法、管理和教育的要求,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水平。

二是结合案例,吃透《条例》。结合最近发生的违反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的相关案例,对《条例》进行深刻的理解,在确立社区矫正法律地位的基础上,《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使社区矫正这一刑罚执行制度有了更具体、更明确的法律依据,并将对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规范落到了实处,使社区矫正特有的惩罚罪犯、教育改造罪犯以及促使罪犯回归社会的功能有了具体体现。

三是共同交流,探讨《条例》。利用每周五办公室日常学习的机会,就《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并对《条例》中有关的工作职责进行讨论、解析为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建言献策,以此强化对《条例》的理解。同时利用集中教育课,给社区服刑人员宣讲《条例》,利用微信平台让社区服刑人员时刻掌握条例的内容,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衔接、沟通、日常监管、教育帮扶等问题进行商讨,确保《条例》落到实处。

四是联系工作,深化《条例》。把学习贯彻《条例》与特殊人群管理全覆盖工作结合起来,与当前监督管理工作重点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条例》带到广大群众中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条例》,提高《条例》的社会知晓率,引导人民群众了解、支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三积极贯彻执行

一是严格管理,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除正常的规范化管理外,我们探索实行了四项制度:一是社区服刑人员一月一法一学一考一评制度,结合新形势下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社区服刑人员每月集中教育中学习,实行即学即考即评,随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相关知识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二是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员考核制度。考核实行百分制,由日常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考核组成,以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以日常考核为主,专项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每月通报一次考核结果,年终与成员单位一并逐村考评,考核结果向各村及各信息员公开,作为村居评先评优的依据。三是推行社区矫正微信帮扶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向社区服刑人员发布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等日常管理通知,定期发送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法制宣传教育常识、心理辅导知识等,搭建网上学习平台。通过微信圈分享信息随时了解社区矫正人员的生活和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育并及时相应的帮扶,达到动态监管、预防犯罪的目的。四是建立了泰兴市首家社区矫正协会。协会负责指导各村、企事业单位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工作及重点严管人员的帮教工作;负责帮助各村、企事业单位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负责做好村、企事业单位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协会成立以来,已帮助2名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对4名特困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开展技能培训2场次,帮助1名社区服刑人员落实了低保,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是加强协作,积极推动部门联动。积极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合作,密切工作衔接,不断完善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交换平台,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真正实现社区矫正的工作动态数据共享、工作联动,从而更好的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通过社区矫正协会积极协调和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活动,增强其公德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根据服刑人员需要,协调人社、民政等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相应的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办理失业登记,按规定提供就业服务,提高其就业谋生能力等。并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监督者的作用,及时了解矫正人员的生产生活状况,尽最大努力为他们谋生活找出路,形成部门联动、工作合力,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三是抓好培训,积极提升工作能力。  以《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为主要教材,突出抓好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业务知识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抓队伍、强素质”的基本要求,全面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有效确保特殊人群“管得住、控得牢、教得好、矫得正”。通过邀请社区矫正专家开展专题社区矫正工作讲座,就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流程、文书制作等进行重点讲解,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举办社区矫正信息员、社区矫正志愿者等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寓教于乐,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具备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本领,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