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明珠”实现工程管理“国字梦”

12.01.2017  21:01

秦淮河作为长江的一条支流,是古都金陵的第一大河,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誉为“南京的母亲河”。在全长110公里的蜿蜒河道上,省秦淮河管理处犹如一颗“明珠”镶嵌于此。

继“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系列“国字号”荣誉之后,2016年底,省秦淮河管理处以泵站部分966分,水闸部分962分的高分通过国家级水管单位考核验收。这一“国字”认证,倾注着他们多年如一日的执著与坚守。

精心绘制蓝图,补齐工作短板

作为处在厅属管理处第一方阵的管理处,要以高质量创建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抓手,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11月,省水利厅厅长李亚平在管理处调研工作时提出了殷殷寄望。

厚积而薄发,当年年底,管理处慎重确立了争创国家级水管单位的奋斗目标,打响了实现工程管理“国字梦”的攻坚战。管理处成立了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和6个工作组,制定了近百页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在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800余万元开展创建。实行每周例会和项目现场办公制度。处分管领导会同职能科室对口指导基层管理单位,结对帮扶、重点联系、同步推进,从而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基层管理所对照《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开展3轮自查、2轮互查,赴兄弟单位考察交流,并多次邀请专家进行飞行检查。经过认真梳理,针对自身短板,制定了近百页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细化职责、责任,量化管理,逐条逐项分解任务,做到每个工作组、每个组内成员都有各自的目标要求、实施标准和完成任务期限。一年来,力求做细,落到实处,严格对照标准,完善提高。

工程效益提升,保一方安澜

近两年,秦淮河遭遇超历史最高水位洪水期间,管理处科学调度水利工程,自排抽排相结合,泄洪量达35亿立方米,相当于1整个洪泽湖。特别是今年汛期,秦淮新河闸、武定门闸实测最大流量分别为916立方米每秒、504立方米每秒,双双超历史,确保了流域基本无大面积受淹,被群众亲切称为“秦淮守护神”。

而当秦淮河流域出现旱情时,开启秦淮新河泵站、武定门泵站,抽引长江水入秦淮河,为流域面积2684平方公里内的工农业生产及700万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用水,并可择机向石臼湖、固城湖地区实施应急补水,又成了名副其实的“流域生命站”。

自2005年起,每年为外秦淮河补水超过10亿立方米,加快秦淮河及周边水体流动,使外秦淮河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和谐景象,并为保障青奥会、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活动水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细化、信息化铸就精品工程

如今,走进秦淮河管理处,浓浓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不论是在水闸,还是在泵站,维修养护现场规范有序,忙而不乱; 96个界桩,99块警示标牌,327块规章制度、技术图表上墙,900余个设备标识,样式统一,清晰明了。

近年来,管理处结合工程实际,编制了《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泵站技术管理细则》和《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水闸技术管理细则》,并根据工程变化情况,重新修订、编制了处属4座工程的技术管理实施细则,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显提高。创建以来,为搞懂吃透精细化管理、推行流程化管理,为每座工程量身定制了作业指导书,涉及设备检查、设备评级、运行管理、工程观测等方面,明确工作内容、标准要求、工作流程、技术资料等,科学系统地强化过程控制,规范管理行为准则,为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南。

这么详细具体的操作流程,能让我们刚上手的职工都能照着手册操作呢。”刚参加工作的秦淮新河泵站工人马遇时不无自豪地说。除了上墙的制度、规程和图表,闸站工程的地上、设备上也布置着大大小小的各式牌牌,“我们在管理范围内设置了必要的标志、标牌,规范各类安全警示标牌、界桩、工作提示标牌以及机电设备的标识、编号等指示,精心设计,统一样式,确保了工程设备整体协调一致,提升了工程整体形象。”工程管理科科长黄振富介绍说。

来到武定门闸控制室,运行人员正通过鼠标在点击相应按钮,实现了闸门启闭。不仅水闸,泵站开关机也实现了计算机操控,大大提高了效率,为抢排涝水赢得了宝贵时间。记者还发现,在管理处,二维码随处可见,手机和app取代了传统的笔和纸,每名技术干部、技术工人的桌上都配着电脑,连着局域网,登入水利信息化综合系统。

这其中,工程管理精细化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工程设施日常管理子系统、工程实时监视及调度子系统、实时雨水情采集发布子系统、工程管理工作应用系统等。工程设施日常管理子系统以设备或建筑物类型为基础单元,二维码为通道,建立巡查、养护、维修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和流程,系统全过程以手机APP和PC端联合操作,使用方便,从人员调配、流程过程控制、报表生成等方面最终达到规范化要求。新建的秦淮河流域调度控制中心,投入使用秦淮河流域联防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实时了解秦淮河流域主要水利工程、水雨情、工情,闸站工程能够实现本地自动化控制及状态监测。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将管理对象由工程管理延伸到各岗位人员行为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水文化积淀,彰显秦淮魅力

现代工程管理不仅是在管理手段上的信息化,更要体现在管理内核上的人文化。

漫步在管理处各片区,精心打造的水文化、水科普展厅,运用建筑漫游展示等技术,讲述着秦淮河、南京城与管理处之间的故事。在武定门节制闸下游两翼挡墙及秦淮新河所院内,因地制宜布设秦淮文化为主题的石刻画,承载了千百年来秦淮河的水脉传承,见证了南京城市文明发展的兴衰历程。依河而建的水法治园地和水情教育长廊,成为传播水情知识、开展水法宣传的辐射窗口,每天都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看……同时在工程外观方面融入秦淮文化特色,结合水利工程特点进行规划,打造园林式单位,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点缀其间的小品景观展现着蓬勃朝气与活力。

以处为家,我爱我家——将管理处建设成美好的家园,成为秦淮水利人的一种文化理念。今年,管理处下大功夫完善工程设施,整治工程环境,清理历史占用,保持工程完好、环境整洁,提升文化品位。除了完善硬件设施,管理处进一步规范管理软件,修订完善了管理处和处属管理所的各项管理制度、工程管理细则,并统一装订成册;进一步规范管理资料,处综合档案室以全省水利系统最高分通过省五星级档案测评;加大安全生产力度,实现了重大安全事故为零。

追求永无止境,发展再次起航。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王冬生提出:“没有高标准的现代化水利工程和与其相适应的工程管理水平,我们无法向流域老百姓交待。”按照水利现代化建设新要求,管理处提出了“与江苏水利现代化相适应”“与南京城市发展相适应”“与河湖管理新要求相适应”的发展思路。秦淮水利人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书写水利科学发展的精彩篇章,铸就更加绚丽美好的未来!(供稿:省秦淮河管理处 责编:厅办公室 栾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