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启动2016年水环境整治行动

14.02.2016  09:22
  让“心头堵”成为“门前景

  本报讯(记者江瑜) 2月13日大年初六,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一大早,秦淮区委常委和相关区领导,来到明御河,实地考察黑臭河道整治进展情况。这是秦淮区委常委会集体调研水环境整治工作的第一站,去年底,该区区委一届八次全会提出了“2017年全面消除黑臭河流、2020年所有河道实现‘水清岸绿’”的目标。新年伊始,全区2016年水环境整治行动即全面启动。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是秦淮区的血脉。在昨天的集体调研中,秦淮区委书记曹路宝明确要求,秦淮区委区政府领导,必须一人“认领”一条河道,每个区领导都来关心黑臭河道整治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两年全面消除黑臭”是省市下达给各个区县不可动摇的考核硬杠杠,“五年全面水清岸绿”是秦淮区自加压力设定的一个更高的标杆。

  黑臭河道是城市发展的阵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少城市内河成了断头河、下水道,长期污水排入,让河道不再清澈。城市内河不是南京市民家门口的风景线,而成了“心头堵”。在今年的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全市要消除36条黑臭河道,其中秦淮区就占了9条,是主城区黑臭河道整治任务量最大的一个区。排任务、定工期,秦淮区将内秦淮河东段、内秦淮河中段、内秦淮河南段、东风河、东玉带河、西玉带河、青年河、运粮河和响水河等9条黑臭河列入2016年治理目标,同步推进友谊河、明御河、红花河等3条治理进入倒计时的河道。

  污水不能进入污水管道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可想而知。要整治黑臭河道,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排污方式,让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城市河道不再藏污纳垢。记者从秦淮区城管局和环保局获悉,该区对每条黑臭河道都开展实地考察,绘制工程图,摸清每一条暗沟、每一个污水排口,对全区污染源进行准确定位等,按照区域、排放途径、污染源类型等对污水排放进行统计,为每条河道建立档案,量身定制治理方案。

  明御河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曾经的明朝皇宫外的御河,如今成了一条臭水沟。从月牙湖到秦淮河,全长2.7公里的明御河,是南京黑臭河道名单上的“钉子户”。在对黑臭河道污染原因的调查中,工作人员发现,不少洗车点、餐饮店将废水直接向河道排放,成了“排污大户”。对此,昨天的集体调研要求,必须立即对黑臭河道沿线的排污行为进行管理,规范排水行为,没有排污许可证的单位私自排放污水一律要求其停止营业,此外,要形成污染举报机制,鼓励群众对污水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举报。

  管住了向河道排放污水,就是抓住了黑臭河道整治的“牛鼻子”,除了做到沿线排污口摸查和排水规范管理,秦淮区还将排水达标区建设工程和黑臭河道整治工程相结合,做好城市河道沿河小区、单位的污水达标排放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彻底阻断污水下河。

  不仅如此,秦淮区河道治理工作还在全市首创用水环境建设来统筹和串联全区的城市建设,尤其是将黑臭河道整治工程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响水河位于南部新城,南部新城是我市主城区首个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区域,在响水河的整治过程中,将充分利用海绵城市雨水渗透、净化、储存的功能,恢复河道健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城市河道黑臭的原因,除了污水下河,没有活水进入、河水流动差,是另一个主要因素。

  以红花河为例,红花河全长750米,过去是红花地区的一条灌溉渠,如今是一条断头河,没有任何来水的补给。由于没有来水,这些河道普遍缺乏“活力”。记者了解到,在秦淮区各条河道的整治方案中,都有关于引水的措施,通过流域补水,靠自然水位差使河水活起来、流起来。如对红花河和东风河的整治方案中,就明确了将在九龙泵站处设引水泵房引外秦淮河水,沿九龙泵站河、秦虹南路敷设引水补水管线,在红花河起点和五一三厂沟起点(宏光路处)分别设置补水口,对红花河、五一三厂沟—东风河进行常态补水。

  解决了截污和引水的问题,后期养护也必须跟上。据介绍,秦淮区正在制定《秦淮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对2016年区内河道整治工作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其中包括用2到3年的时间完成区内全部河道的清淤工作,3年后,形成5年清淤一次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此外,区内河道还将实现同步监测任务,即设置水质自动检测设备及数据采集传输设备监测水位、水量、水质、气象数据,设置关键区域视频,泵站、闸坝实现远程控制。同时做到加强河道日常养护、严格排污执法,开展绿道、景观、开发一体化工作。除了整治见成效,还必须保证常态化养护,坚决避免形成黑臭—整治—再黑臭—再整治的恶性循环。

  12条黑臭河道,年内要全部完成整治任务,秦淮区面临巨大压力。秦淮区区长林涛表示,秦淮区将以最坚定的决心、最迅速的行动和最有力的举措,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系统设计,细化落实好每一条河道治理方案,确保各项整治任务全面完成,让秦淮的所有河道成为老百姓家门口一道亮丽风景线。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