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科技工作者:用科技让中国农村跟上“小康”步伐

28.01.2015  17:56

  中新网北京1月28日电(记者张素)“乡村情科技梦”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的代表在北京讲述在田间一线的科技实践。他们呼吁外界对农村基层科普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要用科技发展引领农村跟上“小康社会”的步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14年启动“乡村情科技梦”——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推选宣传,经过农学界与中央媒体的投票评审,最终从各省市上报的308名候选者中选出100人。

  为展示入选人物在乡村基层一线的实践和精神,中国科协与人民网联合展播,1月27日首次邀请三组代表在演播厅录制节目。

  第一组代表是一对“80后”小夫妻,出生在海南的陈君在2012年学成后,携丈夫一起返乡,创办了屯昌绿屯利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的家乡以种植槟郎和橡胶为主,相对比较贫困。小时候我就观察到家里鸡生蛋、蛋孵鸡。”陈君说起她与生物结缘的故事。如今,她已是合作社社长,她的工作是用科学的方法饲育鸡苗再销售给养殖户,带领乡亲致富。

  第二位代表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贺祥,除了在实验室搞科研,他还走到京郊与菇农一起研发食用菌新品种。

  王贺祥介绍,他已利用京郊的板栗树培育营养丰富的栗蘑,还利用秸秆和牛粪培育双胞蘑菇,一举解决了困扰农户的农林牧副产品污染问题。

  第三位代表是来自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68岁推广研究员海力其汗·玉素甫,她已工作40余年,曾开办学习班、免费为农民提供葡萄种子、帮农户搭葡萄架。

  在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的讲述中,“被质疑”是一道难关。海力其汗回忆说,当她在田间奔波时就听到乡亲谈论“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陈君也说,一开始乡亲叫她“小妹”,在对她的技术认可之后,改称为“陈老师”,而这也是她坚持创业的信心所在。

  谈到在基层一线推广科技的难题,代表们归纳有三方面。首先是缺乏关注,“我希望更多城市里的、院校里的、科研机构里的人才投入农村科普,因为能否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农村,而科技能让农村加快发展。”王贺祥说。

  其次是改变固有思路,陈君发现,乡亲容易满足于固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所以我们让别人接纳的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用科技带领他们走出思维套路”。陈君的丈夫补充说,在田间推广新技术时往往依赖于收益,“但有些项目一时间经济效益不明显,我觉得这就需要社会组织及更多社会力量加入”。

  最后是给年轻人提供机会,海力其汗带出的“生力军”如今已在田间大展拳脚,她也呼吁各地政府及科协组织能够筹建更多项目,“我希望当我们老了,下面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辛辛苦苦地干着。”(完)

  原标题:田间科技工作者:用科技让中国农村跟上“小康”步伐

  稿源:中新网

  作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