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倾力打造学术文化出版重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自建社以来,始终坚持走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出版道路,以专业化、精品化为强社方向,专业出版之路越走越宽,学术图书越出越精,近年来在多项社会效益指标评比中屡创佳绩。中国社科社正在以产品品牌和出版影响力,打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重镇和中外优秀学术文化的重要交流平台。
牢记使命担当 赢得学术市场
“传播和传承学术思想,充分发挥学术精品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学术出版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表示,学术出版的价值不能仅仅以其创造的经济效益来衡量,更要以其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来考量,考量出版了哪些好书,包括学术经典、好教材、好作品、好著作等。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出版社的品牌声誉发生冲突的时候,经济效益要坚决服从社会效益。
如何将这种学术出版的情怀,转化成出版社每一个人的共识?赵剑英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体系。为此,近年来,中国社科社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数量增长与品牌提升、个人利益与出版社长远发展相统一”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努力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胆推进制度创新。
中国社科社建立了一整套专业出版管理制度。按照学科调整编辑部机构设置,成立八大专业出版中心以及大众分社、数字出版中心、学术年鉴分社,夯实了专业化基础;建立鼓励出精品图书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编辑岗位责任制,加强对专业选题、重点优秀选题的指标考核,加大对优秀选题和获奖图书的奖励力度;设立中国社科社优秀图书奖。将弘扬主旋律,做好主题出版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并给予表扬和奖励。职称评审时,加大精品图书策划情况和获奖图书情况的分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建立新的企业薪酬体系、用人机制、福利制度等,形成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就是用制度保障学术出版的健康发展。”赵剑英说。
在中国社科社采访时,《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43.4%,总营收比上年增长4%,职工收入也比上年增加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始终把出精品佳作、出好书、出经典作为最高追求。”赵剑英认为,中国社科社之所以没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并取得如此成绩,就是因为始终坚持走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出版之路,苦练内功,多出精品。“现在出版社的专业选题、重点选题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精品书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每年出版的1500多种新书在专业性和前沿性上都具有相当强的代表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状况与水平。”赵剑英表示,中国社科社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对专业选题和重点选题的考核力度,着力提高选题、作者和图书层次,不断扩大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释放精品力量 拓展国际影响
坚定的信念,不变的追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始终坚持以学术出版为主业,发挥出版学术精品的优势,打造专业学术出版社品牌,在出版界、知识界、学术界树立起了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学术出版要主动作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涤荡心灵。”赵剑英说,为此,中国社科社专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版中心,专门策划高质量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研究的学术精品、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创新的成果,以及适合大众阅读的普及读物,重点策划推出了《新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摘编》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项目,发挥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重要出版窗口的作用。
“学术出版要发挥学术优势,做好贯通、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赵剑英认为,出版社不是一般的生产经营企业,其产品——图书,也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精神产品,“出版产品要弘扬真善美的人文精神,起到春风化雨、浸润心灵、丰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继出版《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之后,中国社科社陆续推出《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简明中国哲学史读本》《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简明中华文化读本》等系列图书,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在学术层面着力。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在赵剑英看来,中国学术界要逐步掌握国际学术话语权,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就必须推动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
“增强海外影响力,就要紧紧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中国道路、中国发展和中国当前重大改革问题,组织策划一批国外读者感兴趣的,有助于他们了解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性著作,更大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在建构国家形象中的作用。”赵剑英和他的团队用行动实践着这一理念。为此,中国社科社推出了“理解中国丛书”等系列重磅图书。
近几年,中国社科社还加大与国外出版界、学术界交流与合作的力度。通过学习走访和多场国际交流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了国外出版社的经营模式、发展现状,通过赠送最新中外文书目,更准确地把握国外学术界的研究动向以及国外学者、读者感兴趣的中国问题和图书,同时很好地推广了出版社的图书和品牌。“同时,我们与国外出版机构、研究机构、图书馆间拓展了业务,加深了合作。”赵剑英表示。
说起今年的走出去计划,赵剑英说:“我们要加大在北美地区的拓展力度,争取在与美国出版社合作方面有新突破;在语种上拓展日文、韩文、法文、西班牙文的合作伙伴;争取‘理解中国丛书’西班牙文的签约,将其推广到拉美地区。学术图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影响力中最具基础性和深远意义的因素。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学术出版社,我们深感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也坚信,这是大有可为的。”
开发智库成果 创新特色品牌
2014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智库建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创新工程”也将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产生了一大批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支撑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
“为了贯彻中央的精神和中国社科院党组的要求,我社快速反应,积极行动,与院内外的智库联系,开辟和推出了‘国家智库报告’和‘国家智库丛书’两大出版系列。”赵剑英表示,作为国家人文社科学术出版重镇的中国社科社,一直致力于将这些优秀研究成果转化为精品图书,为传播、阐释、解析、传播党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推动政府创新,破解“三农”问题及引导社会舆情等提供思想库支持,为党和国家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建设战略服务。
据了解,治国方略、经济政策、国际问题、政府管制、咨政报告等相关领域系列选题图书充实并丰富着智库建设系列丛书,目前已经出版的包括《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中国社会建设发展报告》《中国高校透明度指数报告》《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NAES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等,社会反响良好。同时,《中国统计发展报告》《中国农村咨政报告》《中国西部报告》《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国际热点问题报告》《非洲地区发展报告》等图书的热销也印证了“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这一硬道理。“这批图书的作者活跃在科研或施政一线,对中国的问题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根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赵剑英认为,他们所提出的较高水平的政策建议,对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社科社将要出版的智库图书有《中国经济“新常态”深层解析与对策》《“十三五”时期的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国对外贸易的一般均衡建设与模拟》《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2015)》等。“今后,我们将及时策划和组织选题,推出各类智库成果的出版,宣传推广好智库的成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提高其国内外的影响力,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对于未来的智库建设系列丛书的出版,赵剑英坦言自己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