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自然地理学科党支部书记汪永进: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28.05.2018  11:12

  5月22日中午,记者走进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科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汪永进教授办公室。“手上事情太多,只能中午接受采访,抱歉哦!”汪永进一脸谦和。

  记者来之前,他刚给本科生上了一上午的课,说话声音还有点哑。汪永进今年59岁,很多教授在这个年龄都不再进行本科教学,他不。“教授最能影响本科生的思想和学业取向,所以我一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汪老师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做人做事特别认真,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用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地科院副教授刘殿兵说。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汪永进以学者型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和担当书写的标杆故事。

  在古气候学领域发出“中国好声音

  汪永进是我国最早从事洞穴石笋同位素研究的古气候学家之一。“在高校做党务工作,学问过硬是必备的‘硬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学问一定要做到最好。”有着30年党龄的汪永进坦言。

  亚洲季风气候波动直接影响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居民的生存环境。汪永进借助亚洲季风典型影响区域——长江中下游梅雨带上的洞穴石笋,对亚洲季风突变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产生了一系列在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美国知名古气候学家Overpeck在英国科技期刊《自然》上撰文,高度评价他的研究成果。

  千年尺度突变事件是国际古气候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格陵兰冰芯纪录一直是研究该问题的唯一年代学标准。汪永进利用南京葫芦洞石笋精确标定了千年尺度突变事件年龄,打破了“格陵兰”在这个研究领域的长期统治地位,成为全球对比的另一个基准。英国知名同位素年代学专家Henderson在美国学术期刊《科学》上对葫芦洞石笋纪录给予了高度评价。

  汪永进常说,搞科研一定要严谨求实,作出的科学数据要千年不倒,为此付出再多也在所不惜。他曾花费近8年时间完成一篇论文,对学术的执着给师生们留下深刻印象。在代表科研最高水平的国际顶尖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论文,是每个科学家都渴求的事。仅本世纪初十年,汪永进就在两期刊发表了3篇论文,其中一篇被美国科学促进会专家委员会评选为当时十年内发表在《科学》上最具影响的31篇论文之一,中国科学家仅1人入选。2008年,他还获得第五届国际气候变化喀斯特记录杰出贡献奖,中国学者仅一人获此奖。

  不管担子多重,带教学生从不含糊

  汪永进1995年开始担任自然地理学科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重了很多,但不管工作多忙,带教学生从不含糊。

  《地质学基础》和《现代自然地理学》原本是很枯燥的课程,汪永进则讲得趣味横生,经常有学生因为上了这两门课而决定考他的研究生。“每上一堂课,我都要在科学性、逻辑性、生动性上下几倍功夫,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本科地理野外实习教学风吹日晒,十分艰苦,一般都是由年轻教师带队。但汪永进认为此项实践教学很重要,每年的野外实习他都要亲自带队。一次,他带领学生到一座荒山采集样品,突降大雨,山高路陡,他脚下一滑摔倒在山沟里,半天动弹不得,左手至今还留有后遗症。

  “导师对我们的学业指导超级用心。”博士生王权告诉记者,去年底他投出去的一篇7000多字的英文论文返回修改,汪老师连续几周从头到尾帮助打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刘殿兵曾是汪永进的硕士研究生,2006年冬天,导师为了帮他攻克一个学术难题,连续一个多月每晚和他一起讨论到深夜。

  在汪永进的严格指导下,他的研究生大都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论文,其中一名硕士生接连在国际顶级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还有多名研究生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和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他本人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生导师。

  创新党建工作法,带领团队“共同优秀

  “高校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发挥好标杆作用,不仅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要‘带头干’,更要‘带领干’。”汪永进吐露心声。

  为带领学科教师“共同优秀”,他拿出自己的20多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支部师生在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做湖盆沉积研究,帮助他们在国内诸多高校和研究所竞争中脱颖而出。

  “学者视学术为生命,党的工作要与促进学术进步紧密结合,才能对支部成员产生持久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汪永进说。为此,他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学科上,将支部活动与学术活动融为一体,使党建工作和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他创立的这套“树人工作法”,得到省委组织部推广。

  在他的引领下,支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不少已成为学校乃至江苏省教学科研骨干。他领导的“环境演变和生态过程”团队,几乎所有青年教师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创新团队,2013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带领的团队是目前全国高校系统唯一拥有海域使用论证甲级资质的单位。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汪永进表示,发挥支部书记标杆作用,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自己会一直坚持不懈,力求最好。

  本报记者 蒋廷玉

标签: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