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共出版近3000种国学图书

12.04.2016  10:03

      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显示,政策利好促进了国学教育出版正向发展,持续升温。早在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同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肯定了国学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传承中的作用。国学弘扬与教育发展相得益彰已成为社会共识。

      增幅明显态势良好

      以每6个月为区段统计出版种数,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情况依次为:365种(2014年1月~2014年6月)、624种(2014年7月~2014年12月)、675种(2015年1月~2015年6月)、929种(2015年7月~2015年12月),平均增幅达38.9%。2014年平均每月出版相关图书82种;2015年数字上升至134种,较上年增加52种。刚刚过去的2016年一季度,国学教育图书月均出版量达125种。考虑到每年一季度图书申报出版量在当年四个季度中一般处于偏低水平,不难预估2016年国学教育图书出版将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共出版国学教育图书近3000种。

      题材丰富各有侧重

      近两年来,国学教育出版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国民文化自觉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题材涵盖了儒道典籍、古典诗文、书法国画、民俗礼仪、传统工艺、民族器乐、文化遗产等方面。有的依托国学经典开发德育课程,将德育与国学有机结合起来,如“中华十德与国学丛书”“国学经典德育读本丛书”;有的以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展现深厚而鲜明的历史传统文化,如“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丛书”;有的侧重汉字书法,如“国学楷书与诵读丛书”。丰富的题材中,又以儒道典籍和古典诗文最为常见,《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常被选作幼儿蒙学篇目,《论语》《道德经》《中庸》则较多入选中小学国学通识课本。

      标准与特色同步发展

      数据表明,业界在编撰标准化国学教材的同时,注重以地区版教材把握国学的地域文化特征,促进了国学标准化与地区版教材同步发展。如中华书局修订出版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已在全国多所学校进行了实验教学,是目前国内第一套课程化、有系统、有实践的国学教材。而2014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原稿基础上进行改编并增加湖南地方传统文化内容,形成了《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湖南版)》。另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除人教版(标准版)外,目前已出版的10多种地方版本均能结合本地区的传统历史文化特色开展国学通识教育:北京版分为经典教学、民俗文化与艺术、汉字字体识读及北京历史与文化四大部分,浙江版增加了浙江的人文、历史、地理、艺术、民俗内容。

      仍可扩展细分受众

      按中图法分类(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开展统计,2014年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国学图书出版种数分别为457种、474种,二者之和占2014年全年出版量的94%,2015年该比例与2014年基本持平,可见中小学生是当前国学教育图书的主要受众群体。而针对学龄前幼儿、大学生等国民教育覆盖群体的国学教育图书出版量明显偏少。面向这些细分受众群体的国学教育出版增长空间较大。值得一提的是,业界在细分受众、精准出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结出硕果:2015年6月,“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11册)由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联合推出,作为国内第一套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的国学标准化教材,其出版被认为填补了我国传统文化学科教学资源空白。  (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