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检察28种侦查设备助破零口供职务案
一个匿名举报电话,连被举报人的职务和名字都没有弄清楚。经过多次筛选初查并确定被举报人后,面对的却是嫌疑人拒不供认和一言不发。办案人员通过掌握的信息引导侦查、借助科技手段取证等方式,最终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近年来,针对反贪办案线索少成案率低、人手少效率低、没有口供案件无法突破等瓶颈,我们强化信息收集和分析,借助科技手段突破案件,加强管控办案程序和细节,推进规范办案确保质量。”据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沈明志介绍,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办理5起“零口供”职务犯罪案件。
针对反贪、反渎部门“案件时有交叉、人员不交叉”现象,2010年年底,浦口区检察院将两部门合为一体,成立职务犯罪侦查局,内设信息科、侦查科、综合科3大部门。
信息科专门负责线索和信息收集管理、基础性初查、信息分析比对以及侦查信息平台建设,一旦有相关线索分流到位后,先行初始评估,根据线索价值区分为甲、乙、丙3个等级。
甲等线索经检察长批准后由侦查科会同信息科优先初查;其他线索经分管副检察长批准后,由信息科开展渐进式调查,不断积累信息,待上升为甲等后,交侦查科审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报检察长批准,开展突破性初查或直接接触当事人,最终立案侦查。
“要改变侦查信息化水平不高、获取手段单一、整合分析能力不强等问题,必须真正实现以信息为统领,强化信息引导侦查。”沈明志说。
信息收集靠人跑、效率低一直是制约反贪办案的重要瓶颈,该院先后建立工商企业在线查询、房产查询24小时热线等各类信息平台17个,覆盖省、市、区三级查询范围。如房产查询24小时热线,解决了非工作时间查询不动产和确定相关人员住址等难题。
“面对零口供时,只有在接触被调查人之前做足功课,才能作出正确的风险决策,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沈明志说,初查阶段除了围绕线索中的问题收集信息之外,还特别注意搜集被举报人的消费习惯、生活规律、工作业绩和经济往来等信息分析研判。
如该院查办某街道办主任蒋某受贿案时,发现行贿人送给其两张各存有10万元的银行卡。经初查,银行卡上的钱被陆续从ATM机提现,但时间久远监控已被覆盖。两张卡均剩余81元利息,均在南京某高档商场消费。办案人员认为,仅81元无法在该商场买到商品,必然捆绑其他消费方式。通过调查消费凭单等措施,最终证明蒋某受贿的犯罪事实。
科学的鉴定结论与翔实的电子证据,有助于侦查人员提高科学取证能力,促使拒不供述的犯罪嫌疑人低头认罪。近两年,浦口检察院陆续配置定位系统、电子数据取证系统、电子手铐、警用执法记录仪等28种侦查科技设备,常态化用于实战。
办理某央企高管贪污受贿案时,通过跟踪定位系统,锁定其行踪;通过电子数据取证系统,锁定其通过手机短信要求业务单位帮助套现的事实;通过笔迹鉴定,锁定其把所套现金放在私人酒店设立的“小金库”的事实。最终,形成其贪污公款50万元的证据链。
“采购侦查科学设备以实用为原则,如为避免利用指定监视居住措施‘打擦边球’,我们采购了10部电子手铐,对犯罪嫌疑人造成心理震慑,使其不敢轻易伪造、毁灭证据和串供。”沈明志说。
据介绍,浦口检察院反贪案件不仅线索成案率达80%,较2010年以前提升50%,而且所办反贪案件连续3年无撤案、无退查、无不诉、无改变定性,连续3年入选省、市反贪“十大”精品或优质案件,并成功办理江苏省首例利用影响力受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