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红叶走征途——江上青
江上青
江上青,1911年生于江苏江都,1929年入党,任上海艺术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两次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却始终坚贞不屈,经受住了考验。
抗战全面爆发后,江上青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1937年与陈素等组织具有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救亡团体“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并创办《抗敌》周刊,呼吁“发动全面的抗战,驱逐敌人,收复失地”。11月,沪宁沿线城市相继沦陷。遵照党的指示,江上青等组建“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徒步辗转4省17县动员群众、宣传抗日。1938年3月,“江文团”由党组织安排,集体加入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11集团军,成为该军政治部“救亡二组”。江上青带领“救亡二组”辗转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开展民运工作。8月,江上青到安徽金寨,在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从事青年教育工作。
1938年11月,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成立,江上青任书记,随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行政专员公署专员兼第五游击区司令部司令盛子瑾到皖东北地区开展抗日斗争。江上青利用盛子瑾急切想发展个人势力的企图,建立了由中共党员领导的“六抗”第三支队,又安排中共党员徐崇富组建“六抗”特务大队,同时还组建了各县、区、乡抗日武装力量,这些由党领导或控制的部队后来编入了新四军。
1939年3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江上青为特委委员。皖东北特委把从沪、鄂、豫、皖、鲁等地派来的党的关系统一领导起来,并在各县、区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在江上青大力推荐下,泗县所辖5个区有4个区的区长由我地下党员担任。泗县所属各区政权已基本被我党掌握,为迅速建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为培养革命力量,江上青推动盛子瑾创办了皖东北军事政治干部学校,他任副校长并亲自讲课。学校为皖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培养了600余名青年干部,绝大多数成为皖东北地区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骨干。江上青还以“五游”政治部的名义创办《皖东北日报》,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报道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消息,鼓舞了皖东北军民抗日救国的士气。
为推动皖东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江上青做了大量工作。他说服盛子瑾先后派人与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和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部取得联系,请求合作,一致抗日。1939年7月,彭雪枫派豫皖省委书记、八路军高级参谋张爱萍与盛子瑾会谈,达成了我军与盛部合作抗日的协议,为八路军、新四军顺利进入皖东北开辟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39年8月29日,江上青在泗县小湾村遭到反动地主武装伏击,壮烈牺牲,年仅28岁。周立华撰稿
原标题: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