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山 一座抗日英雄的丰碑

23.05.2015  16:19

  中国江苏网5月23日讯 1938年3月-4月间发生在鲁南台儿庄抗日大捷,取得了歼灭日军精锐部队1万多人的重大胜利,从而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坚强信心,鼓舞了我军的士气,也改变了国际上对中国抗日的悲观看法。

  随后发生在邳县一线的这场震惊中外的军级规模的阻击大战,是台儿庄战役第二阶段的中心主战场,是又一场毙敌万人以上的抗日胜利之战。

  扬子晚报军事观察员孙小伟

  遭遇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遭遇战,是指运动中的双方在同一区域突然相遇,交战的双方都还来不及进行兵力部署、弹药分配和战术布置的时候发生的战斗。遭遇战,是在各种战斗形态中最难以预料结局的战斗,也是最残酷的战斗形态之一。交战的双方大都会或抢占、利用有力的地形,构筑临时简易工事阻击敌人,将遭遇战变成有利于己方的阻击战,或在运动中力求更多地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在遭遇战中,有的时候甚至都难以区分谁是进攻的一方,谁是防守的一方。因为双方根本来不及对战争的进程与步骤进行思考和部署,没有坚固的工事做依托,也难以组织有效的炮火压制和空中火力支援,伴随而来的也往往是步兵间绞杀在一起的白刃战、肉搏战。其结果往往是勇者胜,智者败。古人所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就说的是典型的遭遇战,双方更多拼的是勇气。

  原来是作为第二线部队(预备队)的滇军第60军4万余将士与日军第10师团在邳县一线打响的就是这样一场遭遇战。所以就会出现1081团2营官兵与日军展开的白刃战,一个整营的500多人,最后仅生还1人和542旅旅长陈钟书亲自领兵全旅冲入敌阵,身先士卒挥刀杀敌,最后壮烈牺牲的悲壮场景。

  英勇的滇军一战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

  邳县阻击战,英勇的滇军第60军将士前仆后继,没有人后退,没有人逃跑,与日军进行了殊死的肉搏战,连素以武士道精神著称的日军也为之胆寒。最后我军以己方伤亡13000人的代价,毙敌12000人这近乎1:1的战果,完成了阻击日军长达27天的战役任务。此次战役后,日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该支中国军队是一支“铁军”。

  让我们再走近一些这支铁军,看看这些抗日的热血男儿在面对强敌之时,是怎样展示他们的民族豪气的。英勇牺牲的第183师542旅旅长陈钟书,在军中素有勇将之名,此次出征,他常说:“数十年来,日本人欺我太甚,这次外出抗日,已对家中作过安排,誓以必死决心报答国家”;严家训团连长黄人钦,在凤凰桥战斗中阵亡,在其身上发现一封致新婚妻子的信,其中一段写道:“匪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误”;坚守禹王山打阻击战的184师的一员虎将王秉璋,用刺刀挑死了十多个日军后,自己也前胸中弹,但是硬撑着走到师长张冲面前请他检验子弹是不是从前面进去的。因为师长张冲曾在抗日誓师大会上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彝族老祖宗治军有个规矩,前面有刀剑伤者,奖;背后有刀剑伤者,刀砍其背;我们184师决不贪生怕死,做脊背挨子弹的逃兵,谁给老祖宗丢脸,军法不饶!”

  这支铁军,就是这样誓不怕死,骁勇顽强,一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结局

  滇军血战27天,有效地扼制住了日军对徐州东北防线的进攻,使日军南下徐州的企图未能得逞。滇军在邳县阻击战中铁血男儿般的英勇表现,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嘉奖,被称为“国之劲旅”。

  1949年底,滇军在昆明起义,推动云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卢汉历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体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1974年5月13日,卢汉在北京因肺癌逝世。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