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能化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吗?

04.08.2018  03:58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算数、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通知》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明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

禁令出台,点赞者有之,但更多家长的教育焦虑似乎难以被这一纸公文“一禁了之”:优质小学不均衡,幼升小竞争激烈,孩子没有准备,拿什么做“敲门砖”?不提前学习,孩子上小学后能跟上学习进度和班上同学的节奏吗?小学一年级真的能实现零起点教学吗?

家长“心动”却不敢“行动

今年5月,“80后”妈妈冉舒就开始为秋季入学的女儿了解暑期幼小衔接班的情况,“货比三家”后,她锁定了一家校外机构。因为是网上报名、缴费,报名那天,她用两台电脑同时登录:“这个班可俏了,是实实在在的抢报,不到5分钟名额就被抢光了,稍慢一点就没机会了!”冉舒庆幸自己为女儿抢到了这个机会,同时也感到了压力:“为了让孩子入学后能尽快适应,家长们都很‘拼’。”冉舒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对于教育部的禁令,冉舒并不担心“家长对幼小衔接课程的需求真实存在,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培训机构会有变通的办法,比如以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孩子,而不采取小学化的教学模式。

邵梦泽是北京某机关的公务员,今年秋季,儿子入读幼儿园中班。她认为,如果幼儿园小学化能真正被杜绝,社会上的学前班、幼小衔接培训班能被全面取缔,所有的孩子都能零起点入学,“抢跑”能够真正成为历史,对孩子和家长无疑是福音,“作为家长,我百分百反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希望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享受童年”。但是,她也表示了担忧:“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即便有一部分孩子不学,另一部分孩子却能通过其他渠道提前学习了这些课程,小学老师因为有的孩子会了而加快教学进度,那么,没有超前学习的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对他们就不公平了。

在某家长网上交流社区,一位家长提问:“孩子即将升入幼儿园大班,幼儿园只教10以内的加减法,不教汉语拼音和英语。我该不该给孩子报个学前班?”对此,评论区的家长意见基本以“建议报班”为主。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多数家长对治理能否有效果将信将疑,这则禁令让他们“心动”,却不敢“行动”。有家长认为,“现在大家都学,虽然禁令能限制住幼儿园,对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提出了要求,但后者可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家长有需求,这个市场就能延续下去。所以,仅靠规范幼儿园办学起不到多大作用。

采访中,也有家长对小学零起点教学表示担忧。梁女士的女儿今年秋季读二年级,她告诉记者:“我对女儿采取放养模式,上学前什么都没教,女儿上一年级后,学校不到一个月就要把汉语拼音全部教完了,然后就开始认字;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作业中有看图题目,也有少量的文字题,孩子字都认不全,就蒙着做,经常做错,如果家长给孩子念一遍题目,也能做对。这一年我跟着孩子陪读,孩子大人都很累,好在女儿总算适应了,但是,班上确实也有没学过的孩子明显跟不上的。

梁女士认为,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学校既要做到零起点教学,也要控制教学的进度,进度过快会导致孩子“消化不良”。另外,也要从实际出发,如果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较弱,可以适当学一点内容,不然,孩子成为班上的“小尾巴”,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久治不愈”的小学化倾向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但却遭遇了“久治不愈”的尴尬——

早在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2012年,又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克服“小学化”倾向;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去年,国务院办公厅等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要求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面对条条禁令,部分幼儿园或明显违规,或暗箱操作,小学化倾向持续至今,治理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去年对西部五个国家级贫困县442所幼儿园做的调研显示,大约2/3的幼儿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小学化倾向”。

部分民办幼儿园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老师只领着孩子玩,家长会认为幼儿园不好,幼儿园生源会受到影响;也有家长要求幼儿园在中班、大班阶段教授小学内容。北京一家“守规矩”的幼儿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因为不教授小学内容,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园外学习幼小衔接课程,甚至出现大班“空班”现象。

落实新政  走出小学化误区

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名气大的小学为了应对学位供小于求的难题,往往以考试选拔的方法限制招生;公办园与民办园教育资源不均,民办园用提高所谓的教育质量来吸引家长,扩大生源;教育部门的禁令缺乏监督机制;而根本性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存在。

那么,如何落实新政,走出幼儿园小学化的误区?

这次整治,行政督察的力度明显加强,且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北京已有多家大型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突击下线,不再公开招生。

有部分教师认为,治理应多管齐下,幼儿园用游戏和探究、体验、活动等方式,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质;小学在入学招生时也要取消知识能力测试,不以竞赛成绩及证书为招生依据,坚持零起点教学,按国家课标规定不压缩课时、不超前超标教学。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源在于完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要下定决心解决基础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的问题,在中小学阶段做好均衡工作,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