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证社工,一个新兴职业群体走近市民
行知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徐君(穿黄色马甲)现场指导志愿者(穿红色马甲)和博爱康复医院的老人们互动,一起制作个性水果拼盘。
近两年,我市社工队伍不断壮大,作为一个新兴职业群体开始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今年以来,“爱驻我家”、“益路公益行”、“智慧妈妈”、“情暖夕阳让爱回家”等一批由社工策划的公益项目,让大家渐渐感受到社工群体的力量。
全市有持证社工132人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132人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他们当中有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有计生工作人员,也有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其中,助理社会工作者113人、社会工作师19人。
“近两年兴起了报考社工证热潮,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明显多了。”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说,每年年初,符合条件的人员通过网上报名并经泰州市人社部门审核通过后,参加全国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由省人社厅颁发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今年,我市报考人数超过100名。
他们是志愿者的导航灯塔
社工,对不少人来说是陌生的名词,很多人还无法区分社工和义工。
市民政局行政服务科科长袁金荣介绍,社工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服务范围包括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咨询、培训、督导、策划、评估等,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和普通志愿者有所区别。其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专业化“诊疗”,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
“志愿者从事的是志愿服务,社工从事的是一种服务社会的职业,具有专业知识并服务社会的社工无疑是引导志愿者前进的指路人。”市179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姚炜平说,社工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接受过系统培训,设计出的活动项目相对完善,可以为志愿者的活动提供专业指点。
家有儿女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盛邦建介绍,该协会有6名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证的志愿者,他们在志愿活动中起着积极作用。盛邦建说,社工的作用是引领者,对服务对象的情况最了解,能帮助志愿者更快地进入服务状态。“社工+志愿者”模式,受益对象是多方的。社工被志愿者的热情感召,志愿者学习到社工的专业精神,服务对象得到了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
“社工+义工”模式走向成熟
今年2月,我市首家本土社工中心“行知社工服务中心”成立。成立后启动的第一个公益项目是“聋哑儿童融入社会”课题,由社工沈莲总负责。沈莲深入探访10名聋哑儿童的生活,运用社工专业技巧,了解聋哑儿童融入社会的现状以及主要存在问题。该项目的实施,为今后志愿者对聋哑儿童群体的志愿服务指明了方向。
本月中旬,行知社工服务中心的2名社工携手179志愿者协会的24名志愿者一起来到我市博爱康复医院,举办“快乐动起来”冬季关爱活动。这项活动中,所有的互动项目都是由具备专业知识的社工出谋划策。活动现场,社工徐君指导志愿者们与残疾老人一对一进行游戏互动。“社工是志愿者的同行者,在过程中陪伴志愿者共同完成服务。”徐君说,社工并不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而是起督导的作用。
击鼓传花、DIY水果拼盘,看似简单的小游戏让老人们获得了喜悦感、幸福感。“老人们在游戏互动中像是回到了孩童时期。”参加活动的患者家属李女士坦言,社会上常有爱心队伍开展慰问老人活动,这类活动固然很好,但形式大多千篇一律。这种能够兼顾老人身心健康的志愿服务形式挺好。
行知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和志愿者们联手开展家庭类、儿童安全类、能力拓展类大型公益互动活动,成立以来已累计举办活动近百次,一个具有本土特征的“社工+义工”志愿服务模式正在走向成熟。
社工队伍不断壮大
与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的社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从2013年起,我市向取得社会工作师职称的在职社区专职工作者发放专业技术津贴,加大优秀社工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参加社工师考试,以更专业的社工服务,满足社会服务需求。
可喜的是,我市越来越多大学生在努力成为社工。沈莲是南京大学在读研究生,一有空她就会加入行知社工服务中心,帮忙策划志愿活动。行知社工服务中心已吸收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6名社工专业在读学生。此外,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在积极学习社工专业知识,他们希望运用专业知识帮助特殊群体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