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社区“减负增效”:700余项社区需求寻对接
创新社区治理,共建美好家园。今天,在我市社区“减负增效”成果展示暨项目推进新闻发布会上,常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张超介绍了活动相关情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重大命题,五中全会更进一步明确了“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以“减负增效”为抓手,加快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为了进一步理清思路,准确把握社区建设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在“减负”基础上加快推进“增效”,实现各类资源在社区层面的有效集聚,我市决定于本月底举办社区“减负增效”成果展示暨项目推进活动。
本次活动定于12月30日下午2:00,在常州奥体中心新城体育馆乒羽中心举行。活动将命名首批“社工实训基地”,聘请首批社会工作助理督导员;分批进行政府购买和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服务进社区项目签约;启动“四级联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社区需求对接洽谈等。
市民政局副局长张超介绍,这次公布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项目,均是直接延伸到社区的项目,不涵盖所有跟政府职能转移有关的购买服务项目,目的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独特功能和积极作用,为基层和社区居民提供最直接的服务。市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经过前期对接,组织和落实了将在明年全面实施的308个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进社区项目,涉及市、辖市(区)、街道(镇)三级,总金额达5600余万元。同时,还落实了71个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进社区项目,金额达620余万元。
建立“四级联动”公共服务平台是社区“减负”之后,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增效”的创新举措。该平台依托现有的常州市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系统,开发新增相关功能模块,并借助于电子政务服务网络和系统大数据库,高效受理和处置社区居民提出的公共服务诉求。为保障平台顺利运转,市、辖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均设立了本级派单中心,各级业务部门均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员。城乡居民可以通过网上社区、电话、社工走访现场反映等渠道提出公共服务诉求,其中网上社区提出诉求由居民自己操作,电话或现场提出诉求由社工通过手机APP、“四级联动”后台等方式录入信息。信息进入平台后,由各级派单中心按照权限进行派单操作,各职能部门接单处理并反馈结果。我市已制定了完整的接收、流转和办理流程,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并完成了相关技术培训。
据了解,通过前期工作,共收集到700余项社区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养老、助残、青少年关爱、心理健康等多个民生领域。活动当天,由于场地有限,这次以街道(镇)为单位进行摆台,统一由街道(镇)代表社区进行对接洽谈。目前,各街道(镇)均印制了所辖区域内的社区需求汇编,各级党政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代表等,均可以现场索取并进行深入交流。受邀参加对接洽谈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将达300余人,社会组织预计达400余家,企业代表、爱心人士等近200人。同时,现场还将有80余家社会组织,通过摆台展板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组织品牌和重点项目,听取基层社区的意见、建议,并寻求各级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此次社区“减负增效”成果展示暨项目推进会,以深化“三社联动”机制、提升服务群众效能为目标,坚持为民导向,突出“增效”主题,体现“社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