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植入“经济思维”——解码昆山市现代民政之二
三年前,江苏省昆山市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项目主管徐晶刚来到新江南社区时,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社会组织”。如今,在徐晶团队的带领下,32家社会组织“破壳而出”,多维度参与社区治理,满足居民之需。
从“花钱养人”到“花钱买事”,变的是治理思维。“像招商引资一样‘招社引智’,像企业搞研发一样创新公益服务产品,像拉长工业产业链一样构建公益服务链条。”说起这些年社会组织的培育,昆山市民政局局长许祥友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像招商引资一样“招社引智”
三级平台营造公益生态环境
2011年,昆山率先在周边地区引进爱德基金会专业力量,开办首个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以不足15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集中培育了50余家社会组织,5年交出一份厚厚的项目成绩单。此外,昆山还引进乐仁公益发展中心、壹方慈善公益发展中心、昕耕工坊公益服务中心等专业社会组织。对外引进与自主培育齐头并进,使昆山社会组织培育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
2013年起,昆山市又出台《昆山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指导标准》,分别以技术、组织、服务等三种载体定位规划建设市、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分级打造社会组织培育“苗圃”,营造全新的公益生态环境。
2015年11月,装饰一新的昆山市公益创新中心正式开张。作为全市社会组织技术载体,中心围绕项目研发、机构培育、专业标准、资源集散等八个板块,推动全市公益组织培育体系化建设、公益服务领域专业标准化建设、公益生态环境资源集成化建设。同时,组建民间公益智库,与华东理工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爱德基金会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倾力打造公益资源的集散中心、公益技术的支持中心、公益创新的展示中心、公益理念的传播中心。这种集产业“孵化器”“加速器”“智库”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在国内公益领域还是首个。
不仅如此,组织载体层面的“区镇(街道)公益坊”以及服务载体层面的“社区五彩益家”也在加紧建设。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有11个区镇(街道)级公益坊、16个社区级五彩益家,逐步形成市、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网络体系,构建起环环相扣的公益生态圈。
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得“花香满园”。5年间,该市社会组织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作为国家和江苏省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工作创新先进单位,截至目前,昆山全市累计登记注册社会组织957 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2家,涉及工商经济、慈善公益、教育培训、文化科技、社区服务等众多领域。
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公益产品
“三社联动”建共治新格局
李家水壶坏了,周家剪刀钝了,刘家雨伞断了,社区招募来的“老手艺”一来就“灵”……30多岁的昆山壹方慈善公益发展中心主任张先锋有些自豪,每年举办的便民服务活动已成为陆家邵村社区众多居民的期待。作为昆山第四届公益创投项目,在社区居委会的全力支持下,“壹方慈善”通过专业社工入驻,开发出“五彩青少年之家”“铿锵玫瑰妇女之家”“阳光助残之家”等一系列品牌项目,帮助该镇社区减负增能之余迅速成长为现代化新型服务社区。
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吸引大量年轻的社会工作者投入公益服务领域,一系列富有活力和创意的社会治理“新产品”正被源源不断地研发出来。近年来,昆山不断探索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社会组织和提升社工能力的新路径,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志愿者的协同优势、公众的参与优势,逐步形成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共建共享格局,奏响社会公共服务多元化、公益服务常态化、便民服务长效化的“协同共治”交响曲。
2012年以来,昆山出台公益创投活动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度,连续开展了五届公益创投和四届社区公益服务招投标,并带动区镇“微创投”全面开花,在全市社区层面刮起引项目、谈合作的新潮流。目前,昆山市镇两级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资助开展了385个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总服务频次超10万次,总服务人次超160万人次。全面覆盖老人、残障人士、青少年、生活困境人群以及新昆山人、艾滋病患者、失独家庭等有特殊需要人群。
拿到项目后会不会玩“快闪”?活动到底有没有成效?除出台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绩效评估办法外,昆山市民政局还专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专业评估,引入APP工作平台开展等级评估,并优化电子台账,努力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今年10月,昆山还专门出台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违法违规社会组织负责人约谈机制,将社会组织监管由“运动式整治”转向“常态化监管”。
变“项目推进”为“整体外包”
社区服务“社会化”催生产业链
9月19日,在昆山市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签约仪式暨政社见面交流会上,签约周市镇社区综合治理服务项目的乐仁公益发展中心总干事魏忠杰笑容满面:“我们既要履行合同,更要提供增值服务。”
目前,全市社区服务社会化项目共计15个单元均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确立实施组织。同“乐仁”一样,当天有来自昆山、上海、无锡、广州等近十家社会组织成功签订区镇综合治理服务项目。各区镇将在专业公益组织的操持下,将公益理念和文化传播到全市各个社区。
“以往,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是一个一个服务项目买进,现在是以区镇为主体,按区域划分实现‘整体外包’,帮助社会组织全链条式研发公益服务产品,将有效服务渗透到社区内每个家庭及其成员。”市民政局相关领导介绍,与已有的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投标不同,“整体外包”后,项目实施周期由一年提升至两年,既克服了有限财政难以支撑社区丰富多样、个性化需求的矛盾,又避免了公共服务与公益服务边界混淆的嫌疑,同时,还通过市场手段为不同层次人群提供个性而专精的服务。
“社会治理的功课做好了,昆山这座经济外向型城市既长‘骨头’又长‘肉’,提升百姓‘获得感’。”随着今年7月《昆山市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工作方案》出台和全市推进会召开,符合昆山社区发展实际的“社会化”路径和基于兴趣引导社区社群组织化、整合资源引导社区组织集团化、搭建平台引导社区事务共治化等创新实践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