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公安局探索“社会治理指挥协调中心”推动创新镇域综合治理模式

13.08.2015  18:40

  

今年以来,苏州市公安局在全市若干警情量大、维稳任务重、安全监管难度大的重点乡镇派出所创建“社会治理指挥协调中心”,主动对接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以网格化管理为方向,将综治的静态与协调的动态紧密结合,推动社会治理阵地前移、力量下沉,切实开展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由镇党委政府主导,建立“三级网格”指挥管理体系,实现“分散作业”向“合成作战”转变。将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和环境保护局、社会事业局、综合执法局、农村工作局等整合至指挥协调中心合署办公;明确二级网格为各村(社区)、经济开发区、相关职能部门,由主要领导负责本单位协调中心日常运作;三级网格按照属地原则,设置为各联动部门、各村(社区)下设社会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队伍,通过资源整合,实行统一调度、快速集结、联合处置。

  二是建立情报会商网络,实现“信息孤岛”向“集群共享”转变。在社会治理指挥协调中心下设信息会商中心,延伸三级网格触角,建立企业、学校、医院等重要信息直报点,打破信息流转壁垒,将各网格封闭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为共享共用的信息资源库,重点加大对涉稳、涉及安全隐患等信息的研判力度,确保信息全方面掌控,为系统决策指挥和实战应用服务。

  三是整合联动协调平台,实现由“层级调度”向“扁平指挥”转变。建设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指挥、警情分流、职能部门转递、跟踪反馈回访、考核督查等常态化模式。在各职能部门派驻人员值守的基础上,配备专职指挥研判人员,实行24小时“四班三运转”运作,确保联动协调扁平化运作。

  四是建立指挥调度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键响应”。明确政法和社会管理办公室主任兼指挥长,合理界定指挥长指挥调度、部门力量调配、监督指导等权限,建立指令管理机制,实现“一站式”流转处置。规范警情承接、分类、下达、联动响应、现场处置及动态掌控、反馈等运行程序,明确指令首接负责制,要求受令主办和协同部门规范各类案(事)件的处置并全程录音录像,严禁推诿、拖延;抽调各村(社区)、职能部门力量成立监督队,对指令处置工作进行跟踪督导和回访,确保处置到位。

  五是建立联勤治理机制,实现问题治理“一次性”解决。由政法办牵头,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研判评估,统一制定联合治理方案,平台按责下发治理任务,对各部门动态跟踪反馈,确保规范运作、高效联动。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开展突发性事件“快速集结、分级处置”,建立“圆桌会议”决策机制,由指挥长牵头主持,对涉稳等不安定因素开展苗头性预判,对群体性事件或突发事件制定有效的干预决策并严格执行落实,解决了应急处置力量分散、各自为阵的弊病。

  六是建立考核督导机制,实现权责清单“一目了然”。对执行不到位及推诿指令、二次反馈不规范等问题及时通报,将指令执行情况和日常评估情况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和平安综治考核,直接与部门整体年终奖挂钩,确保群众诉求有部门接盘、可追溯责任。

  (苏州市政府法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