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养老的南京实践 获民政部点赞

29.08.2016  11:02

      “让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南京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养老’。”8月15日,民政部邀请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等10家中央级媒体来宁采访养老服务点,我市社会化养老工作经验获民政部和媒体点赞。

      截至去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超过130万,如何更好地让老人们安享晚年,我市一直在进行探索。从最早在国内实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养老服务,到在全国率先尝试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再到社会资本争相介入养老产业,南京的养老服务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10多年来,我市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会化养老‘南京模式’。”市老龄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赵军说。

      率先实现政府购买服务“托底”,老人安享居家养老

      “我今年88岁了,一个人住,家庭条件又不好,多亏了小韩这么多年的关心和照顾,每周都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近日,家住鼓楼区凤凰街道凤凰二村社区的沈桂兰老人说。

      沈桂兰口中的小韩名叫韩品嵋,今年也快70岁了。1998年,韩品嵋下岗后创办养老院,2001年后又成立了“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2003年,我市鼓楼区在全国率先创建“居家养老服务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社会养老机构合作,免费为孤寡、独居老人和困难老人家庭提供照应起居、买菜做饭、清洗衣被、打扫居室、陪同看病等生活照料服务。韩品嵋告诉记者,10多年来,政府从“心贴心”购买服务累计支付超过400万元,他们照顾的老人也已由当初试点时的100位扩大到全区的1600位。

        “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赵军表示,政府的职责是发挥好“托底”作用,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而在养老服务的提供上,社会力量应当是“主力军”。

      目前在我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已经常态化,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助餐、紧急救助、精神陪护等多个方面。去年,仅市本级就投入了1000万元专项用于养老。对于运营较好的市3A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政府每年还会给予2万—10万元的补贴。

      试水养老机构公办民营,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难题

      众所周知,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而养老服务业前期投入多、利润空间有限,民间资本参与意愿不高,这是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早在2003年,我市就在全国率先试水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尝试解决民办养老机构融资难、用地难、运营难、用人难等许多问题。

      南京最早兴办民营养老机构的“真美好”负责人李思美告诉记者,要是没有政府的好政策,她的民办养老院是办不起来的。

      去年,祖堂山、点将台等市属社会福利机构,除保证政府“托底”任务床位外,全部实现公办民营;各区公办养老机构一律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运营;农村敬老院床位除保留“五保”集中供养床位外,其余床位分两年实现公办民营,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推动社会力量介入养老产业,既可以让公办养老机构腾出手来搞好‘托底’,解决困难群体的养老问题,又可以帮助民办养老机构提档升级,提升服务质量。”赵军说。

      从2006年开始,鼓楼区以地方政府的名义长期租赁了4处合计1.15万多平方米的房屋,无偿提供给民营养老机构使用。这种全国领先的“租巢引凤”的做法,引来“瑞海博”、“长青藤”、“金色阳光”等一批在南京知名度高、上规模的民营养老机构到鼓楼区“安家落户”,有效提升了该区的养老服务质量。

      经过10多年的实践,我市已摸索出因地制宜的4种养老机构运营模式——公办民营、公租民营、公建民营和公助民营,受到社会的好评。

      高端养老企业纷纷选择落子南京,社会化养老迎来春天

      在国家、省市养老政策利好频频出台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民营资本、国际资本纷纷抢滩南京,加快推动了我市养老产业的发展。

      今年3月,法国养老业“老大”欧葆庭集团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个落子项目——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正式开业,这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最高端的养老院,而在此前,澳大利亚皇家护理等先进养老样态已率先进入我市。

      “欧葆庭等养老机构带来的国外先进经验,对解决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必将起到积极引领作用。”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会长徐士锦说。

      同时,随着全球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健、疾病预防等为主的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这一点,我市的一些民营企业早已捕捉到商机。

      投资超过1个亿的社区养老综合体——泰乐城目前已开始运营。“娱乐养老”生活方式创始人、南京贝杉国际董事局主席侯国新,早在2000年就率先进入养老产业,开始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侯国新认为,只有通过市场规模化运作,才能让居家养老服务得到规模化推广,也才能实现“让每个老人都能在社区优雅地老去”的愿望。

      赵军告诉记者,预计到2020年,全市养老服务业将提供6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吸纳投资达500亿元。

      另外,我市将继续探索医养融合模式,“楼上住院,楼下看病”,并逐步向社区推广。公办机构转制、补贴护理床位、市场保险补充、服务公开招标,这些在我市发轫的养老改革将突破以往的政策壁垒,开启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新模式。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的养老服务业始终处于全省、全国的领先方阵,2014年获批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我市今后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将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出政策、定规则,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探索市场化发展,满足养老服务的多元多样需求,鼓励社会参与,使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促使养老产业迈上新台阶。”市民政局局长何德剑表示。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