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围城,不能仅靠政府“独唱”

19.12.2015  12:17

  垃圾分类工作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尽管投入大量资金、人力,效果仍不尽如人意。18日,“零废弃的中国实践——2015垃圾减量与分类论坛暨中国零废弃联盟年会”在南京举办,全国近200位政府、企业相关人士及社区代表等集中探讨垃圾分类破解之路:建立长效机制,政府购买服务,让企业“有钱可挣”。

  “尧化模式”明年覆盖南京280个小区

  3袋餐厨垃圾换1个鸡蛋,5个塑料瓶换5个大蒜头……去年6月,南京市购买第三方即企业服务,在栖霞区尧化街道率先试点“垃圾换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陈雷当日透露,截至11月这一模式已覆盖南京8个区、34个街道、85个小区。

  2016年,南京继续将“尧化模式”推广到10个区、45个街道、280个小区。其间具体操作的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星龙说,公司建立了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每天收多少垃圾都会分门别类上传系统,形成一组大数据,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比如要规划建设多少垃圾处理厂、怎么设计收运路线效率最高等。

  垃圾分类做好了,末端处理能力如果跑不赢垃圾“产生”速度,城市则可能遭遇垃圾“兵临城下”的灾难。陈雷透露,南京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均处理量100吨,已经饱和,明年将启动建设一座新的厨余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量400吨,目前正做选址等准备工作。此外,2016年将新建一座大件垃圾拆解中心,专门处理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可回收部分“变废为宝”,不可回收的送到垃圾焚烧厂发电。

  政府购买服务,让企业“有利可图

  在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杜欢政教授看来,垃圾分类若要有效推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得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类似“尧化模式”,政府可购买第三方服务。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展垃圾分类只靠政府唱独角戏,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积极参与。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在引入市场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在不少发达国家,人们交出垃圾要自掏腰包;而在国内,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却可以通过卖垃圾赚钱。“政府完全可以引入企业,购买服务,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杜欢政说,政府应从政策、法规等方面,保证企业“有钱可挣”;企业自身要从政府资金扶持,过渡到“谁生产垃圾谁付费”的阶段,逐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垃圾分类的管理机制也要创新。正参与国家层面垃圾分类政策制定的杜欢政说,当前不同垃圾品种分管职能部门不同,“我们希望从城市废弃物整体着手,成立专门机构管理所有垃圾,或者是将分散的职能统一到某个部门以便于管理,比如北京已将商务部门管理再生资源垃圾的权力划拨给城管。

  变废为宝,凸显垃圾分类意义

  垃圾分了类,将如何进行资源化利用?像每年秋冬南京飘落的梧桐、银杏树叶,一天清扫量就达几百吨,或填埋或焚烧,让不少人觉得可惜。

  来自河南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匡洁介绍了郑州社区落叶资源化处理的案例。秋冬季节郑州落叶曾三分之一填埋,三分之二焚烧。去年10月,该协会联系普罗旺世社区,该社区有6000户人家,每年园林垃圾清运费达22万。他们在社区角落开挖了3个发酵池,每个宽2米、长5米、高1.8米,保洁人员将落叶汇集到发酵池,通过微生物发酵方式进行堆肥。之后他们又在世纪家园小区开挖了两个发酵池,总计堆肥达100立方米。

  “由于社区里没有配备落叶粉碎机,发酵时间较慢,不过现在已经有一部分肥料产生。”匡洁说,这些肥料可用来养花、种树,正好“落叶归根”,很环保,还省了社区肥料采购费用,减少了清运费。目前这一做法已在郑州市得到肯定,今年政府准备投资千万,选址在郑东新区建设一处园林垃圾处理中心,将园林垃圾大量变废为宝。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安新成博士则讲述了其团队从餐厨垃圾里挣钱的故事。黑水虻是一种对人畜完全无害的食腐性昆虫,分布广泛,以动物尸体和粪便作为主要食物,是自然界中碎屑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团队在广东省惠东县铁涌镇尝试建立黑水虻生物处置餐厨垃圾的示范性基地,并取得初步成功,今年10月达到日处理餐厨垃圾达6.5吨、平均日产鲜活黑水虻幼虫1.3吨的设计产量,这是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的一个重要探索和进步。“餐厨处置企业平均一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无需政府补贴,一样能活得很好。”本报记者朱秀霞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