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江苏:严管善用,建设高素质执政队伍
新华报业网讯 今年8月,江苏省委启动第二轮巡视。与巡视组同时进驻县(市、区)、江苏省直机关部门、江苏省属企事业单位等27个地区、单位党组织的,还有江苏省委组织部组织的3个检查组。结合巡视,他们同步对选人用人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找出存在问题,给予整改建议,督促整改落实。这既是对选人用人的“整体把脉”和“政治体检”,更是推动和促进选人用人监督的重要举措。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从严管理干部提出的管理要全面、标准要严格、环节要衔接、措施要配套、责任要分明的要求,专门出台相关规定及配套制度,把严的标准和措施贯穿于干部管理的全过程,督促干部在严格约束下干事创业,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管好关键少数,把好“选拔关”
2016年8月7日,江苏省县级党委换届工作基本结束之际,8名刚刚走上县(市、区)委书记岗位的领导干部,站到一个特殊的讲台上——县委书记工作讲坛。
来自改革发展一线的书记们,通过视频面对省、市、县领导干部,介绍本地区工作,分享改革发展新招实招,剖析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省、市、县几级共谋解决办法。这一加强县(市、区)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如今已成江苏省常态化机制。
一年多下来,按照每季度一次的安排,论坛已开展6次,主题涉及富民、大走访、推动改革落实、弘扬求真务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热点。县委书记台上打“擂台”,台下赛着干;江苏省委书记听后作点评,更是为县委书记们树标杆、亮底线。
听完第二期讲坛后,徐州市鼓楼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陈琳分外警醒:“党员干部既要有为民谋福的‘高线’追求,也要有做好小事的务实精神;既要有奋勇争先的干事劲头,也要有遵规守纪的‘红线’意识;既要有增强服务本领的‘基线’标准,也要懂得学思践悟,不断提升自己,踏踏实实、行稳致远。”
包括各级党政一把手在内,“关键少数”是从严治吏的重点对象。2015年,江苏省委出台《关于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若干规定》,第一条就突出把各级领导干部和执纪执法、干部人事、审计、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关键岗位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列为重点管理对象,并规定关键岗位干部必须适时交流轮岗,其配偶、子女及其他直系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等要实行备案管理,严格禁止从事与其管辖业务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针对“关键节点”,如选人用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活变化”,江苏通过制度创新来把好关口。《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五项规定》明确,干部在提拔前“职数必审”“档案必查”“个人有关事项必核”“纪检机关意见必听”“选人用人举报必查”,同时推行党委(党组)书记和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双签字”制度,实现“廉政把关”,将不少“带病干部”挡在门外,倒逼领导干部遵规守纪、干净为官。
“不放过有问题的干部,也不耽误没有问题的干部,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江苏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2015年以来,江苏加大选人用人举报问题查核力度,共查核362件相关举报,查实72件,处理有关责任人109人。
念好“紧箍咒”,管在细处严在日常
今年年初,因在房屋前违规搭建,且对上门规劝的邻居和社区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淮安市清江浦区某机关党员干部刘某被区委组织部谈话提醒。
“栽”在“八小时之外”的不只是刘某一人。去年,清江浦区针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难、考核难,专门出台文件对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德”进行监督,要求领导干部全部回居住地社区报到,接受社区“网格长”“网格信息员”的日常监督,使得每名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脱轨”行为无处遁形。
干部“八小时”内外要全面管,干部不仅考“绩”还要考“德”,这是江苏省委《关于落实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的若干规定》在强调大规模调整干部等风险节点要重点管、关键岗位等重点干部要突出管之外提出的“硬规定”,这一新规使得对干部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从一时升级为常态,从关键时刻拓展到日常。
强化日常监督,江苏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提醒、函询、诫勉,把从严管理落实在细处、小处,发现问题及时“咬耳朵”“扯袖子”,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错误,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道防线。
问题怎么及时发现?江苏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组织部门主要通过梳理巡视巡察、考核、审计、信访、“一报告两评议”、选人用人检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工作发现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2015年以来,全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16532人次、函询2855人次、诫勉726人次。
干部个人事项随机抽查核实成为常态。2014年起,江苏全面实施这一制度,并在全国率先出台核查结果使用办法,对瞒报“家产家事”者不予提拔。当年,12名处级以上干部因不如实填报和隐瞒不报“家产家事”被取消提拔任用资格,在干部中引起较大震动。
目前,全省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每年按10%比例开展随机抽查,干部提拔时必须对其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即建立专门档案。2015年以来,全省共对2.8万名领导干部进行重点查核,共有258人被取消考察对象资格。
严格监管细化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江苏省委全面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干部选拔任用中动议、民主推荐、考察等重点环节和基本流程将全部写入全程纪实信息系统,实现环环“留痕”,并作为有效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开展倒查问责的重要依据。
无锡市全面推行新提任科级干部全程纪实复核,规范复核标准,共复核1940名拟提任对象,18人因资格条件或操作程序不符合规定未予“通关”;常州市新北区在执行干部选任全程纪实过程中,将五个重点环节细化为38道基本流程,每批次干部调整均实施“线上+线下”全程纪实,一事一记,一批一档,实现全程留痕可倒查。新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奇说,全程纪实的推行,有效保证干部选任程序公平,也杜绝超编制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超范围分设党政职务,随意按年龄划线乱调整配备干部和违反规定程序乱进人等“三超两乱”现象。
全面从严,不断向基层延伸
9月21日,江苏正式启动“党费暖基层”工程,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省党员补交的党费,全部投向基层、用于基层、支持基层,为基层办一批暖心事。这其中,有1.5亿元用于为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地区新建200个村党群服务中心。
“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进一步从严管理党员,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江苏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大抓基层、抓实基层,江苏努力推动人向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实打实地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2015年,江苏省委以“六强六过硬”为抓手,推出一系列向基层倾斜的优惠政策,省、市、县投入12.1亿元,帮助建成3000多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投入14亿元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保障经费从20万元提高到28万元。各地还普遍设立20万元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为居民办实事。此外,省、市、县联动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专抓党建扶贫攻坚。
为鼓励村干部扎根农村、安心工作,拓宽村干部发展空间,江苏打通村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考录通道,并建立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增长制度和在职村党组织书记年功性保险补贴制度。
2016年2月启动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为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把每名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之中,全省建立健全“党员统一活动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员活动,通过推动党员常态化参加党组织活动、发挥作用,让组织生活在基层正常起来、规范起来、活跃起来。
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讲是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要靠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尤其县区乡镇基层党组织更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为具体落实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江苏在全省市县(市、区)乡(街道)全面推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每位县(市、区)乡(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领办1-2个年度书记项目,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采取随机督查、责任巡查、重点抽查等形式,保证项目落地。全省首批确定20个左右设区市书记项目、150个左右县(市、区)书记项目、1000个左右乡镇(街道)书记项目。
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将“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党员,增强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也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新华日报记者 郁芬
原标题:严管善用,建设高素质执政队伍标签:
编辑: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