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家学者研讨抗战文艺创作 反思娱乐戏说风

10.12.2015  10:50

        新华网南京12月9日电(记者蒋芳)9日,由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回顾与前瞻——抗战题材文艺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20余位专家学者集中研讨全省抗战题材文艺创作,并反思当前部分作品缺乏新意、格局偏小、存在娱乐化戏说化现象等问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战争爆发后,中国和全世界的文艺家即以各种文艺形式参与到抗击侵略和法西斯的战斗中,创作了大量弘扬正义、谴责野蛮、鼓舞人民的作品,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战争结束后直至今日,文艺家们依然没有停止这一题材的创作,对战争进行了多方面的表现和思考,使抗战题材文艺创作彰显巨大的价值。

        9日,来自全省文学、美术、戏剧、影视等各个文艺门类的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文艺评论创作的专家学者20余人济济一堂,围绕抗战精神的传承和抗战题材的当下书写进行研讨和对话,大家以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日战争题材文艺创作史为背景,以经典作品为参照,重点梳理了江苏省抗战题材文艺创作的历程,总结了近年来的创作成果和经验,探讨了这一创作领域的成败得失,并对今后此类题材创作如何多出精品力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围绕江苏近年来的抗战题材作品进行研讨。

        据了解,江苏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抗战题材力作,文学作品如叶兆言的《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和《追月楼》、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杀》、徐风的《国壶》;影视作品如电影《南京!南京!》、电视剧《江塘集中营》、纪录片《1937•南京真相》和《1937南京记忆》;美术作品如吴为山的组雕《南京大屠杀》、程勉的《血寰》、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姜永安的《伤逝的肖像•中国“慰安妇”写真》、莫静坡的《天堂烙血图》;话剧作品如《中山码头》《二月兰》,等等。

        与会专家提出,当前抗战题材文艺创作当中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部分抗战题材文艺作品内容缺乏新意,写战争故事多,写战争背景下独特的人物命运、人物性格少;写独立的战斗多,写全景式大格局历史画卷少;存在娱乐化、戏说化现象,写出精神深度、内涵深刻的少。抗战题材的广度、深度都有待艺术家去继续深入挖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