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年除夕“瞬间”南京展陈 市民“穿越”别样新年

03.02.2018  16:43
图为老式新年粮货铺“重新开张”。 杨颜慈 摄

  中新网南京2月2日电 (杨颜慈)临近农历除夕,一场别开生面的“回家过年”特展2日在南京博物院对公众开放。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新春家庭生活变迁为轴,用实景将过去的年味“搬到”今天,让市民穿梭“时空隧道”,零距离体味各个年代的别样除夕夜。

  走进展厅,仿佛立刻“穿越”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新春家庭。老式票证、花布被单、革命海报……每一处细节,都尽可能地以“场景复原”的方式,还原五六十年代尽管物质贫乏但喜庆热闹的新年。

  对于80后,在这里也可以重温儿时的新年场景。《坦克大战》《超级玛丽》等互动游戏、熊猫电视播放春晚、满桌的年货零食,记忆中边逛边吃的农历新年,又重新呈现眼前。

图为在新世纪新年展区,屋顶悬挂“年年有余”吉祥装置。 杨颜慈 摄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陈刚告诉记者,展厅依照时间走向布置,让市民重温“”的味道。从五六十年代到新世纪,无论出生于哪个年代,都能在展厅里找到共鸣,找回城市里逐渐消失的“年味”。

  “以50—70年代为例,我们就模拟出了南京人过年做什锦菜,老南京人围坐在平房、院子里一起过年的场景。80—90年代则是过年买新衣服、领压岁钱、跳橡皮筋、打牌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场景。“陈刚说。

  沿着“时空隧道”,记者在新世纪的新年展区看到,屋顶悬挂“年年有余”吉祥装置,上千条双鱼饰倾泻而下,如梦似幻,精美的鱼形挂饰点亮春节,也点亮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走进展厅,仿佛立刻“穿越”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新春家庭。老式票证、花布被单、革命海报……每一处细节,都尽可能地以“场景复原”的方式,还原五六十年代尽管物质贫乏但喜庆热闹的新年。 杨颜慈 摄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刘文涛称,农历新年作为除旧迎新、阖家团圆的节日,历经建国后近70年社会快速变迁,最不变的是家的味道。展览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找到自己家的影子,希望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在展览中看到曾经过年的样子。

图为展出的老票证。 杨颜慈 摄

  与以往隔着“玻璃房”、“一米线”的展览不同,本次展览的全部展品都是以裸展的形式呈现,市民可以走进场景,零距离接触几十年前的台灯、茶杯、眼镜等物件。

图为市民“沉浸式”体验旧时新年。 杨颜慈 摄

  “《芳华》《无问东西》这类电影的热映,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更是通过回望,去总结快节奏生活中的变与不变。年味随着时代变化,但对于亲情的向往,对于习俗的传承不应改变,这也是本次展览的初衷。”刘文涛说。(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