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400行政村不再是“空壳”

05.04.2016  12:42

  40个后进村得到转化,全县村均收入年增长近5万元

  新华报业网讯 3月15日,睢宁县邱集镇倪庄村,村民张方会正在刚搬入的新家收拾家具。这是一幢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洋楼,面积达到175平方米。张方会告诉记者,这套房子,除去老房子抵的9万多元,他另外只花了5万多元便拿到了钥匙。

  张方会的新家,坐落在倪庄村新建的村民集中居住区。记者看到,与张方会家同一排的12户新房,已有10家搬进了住户。另有100户新房已建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该村支部书记倪爱军介绍,全村共700户,全部集中居住后,村里对村民原来的居住地复垦,可新增耕地1000亩,其中800亩返还给村民耕种,200亩归集体所有。若按900元进行出租,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8万元。“这项集体经济增收措施,是邱集镇党委书记刘维东在去年来村里调研后给村里支的招。

  刘维东介绍,当初他刚来调研时,倪庄村集体经济收入捉襟见肘,村级组织战斗力弱,村民居住环境差。调研后,还为村里规划建设了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成立农田托管合作社、整理河滩土沟土地对外发包等,累计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0万元。

  镇(园区)党委书记大调研,是睢宁县为加强基层党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而实施的专题调研走访活动。去年9月,按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统一部署,县委书记贾兴民带头深入镇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10月23日,睢宁县委召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座谈会。会议部署,全县23个镇(园区)的党委书记对所辖村逐一走访调研,摸清摸透各村基本情况,查摆各村在“两委”班子建设、集体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坚持一村一策,对症下药,分别制定整改方案和发展规划。

  贾兴民表示,村党组织建设和村集体增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是事关民生大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睢宁作为苏北经济欠发达县份,只有农村发展了,县域崛起才有保障。

  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开展以来,睢宁县23个镇(园)党委书记对全县400个村(社区)逐一走访,召开各类座谈会620余场次,40个软弱后进村得到有效转化。全县梳理出借助土地流转盘活经营集体资源、支持村集体牵头成立合作社开展农业经营服务等10条村级增收对策。

  除了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促进集体增收是此次大调研活动的重要任务。岚山镇党委书记王政介绍,去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354.6万元,但收入来源单一,上级补贴、社会捐助等政策性收入占比较大,经营性收入偏少。

  摸清了家底,针对底子薄、收入低的村,各镇因村制宜,通过盘活集体资源、指导开展农业经营服务等举措,一村一策帮助壮大集体经济。

  高作镇党委书记吴应鹏逐一走访全镇13个行政村之后,摸排出综合状况较为落后的季庄村和石墩村,并亲自担任第一书记,镇长田振宇担任金塘和夏庙两村第一书记,首先保证了对落后村的组织领导,然后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落实发展路径。

  记者走进季庄村看到,一幢三层的新村部正在建设中。“我来村里调研时,这个村的村部太小,想开个大会党员群众都没法坐,大伙意见比较大。于是镇里筹资28万元,一个月把村部建了起来。”吴应鹏说,再建一座3000平方米标准厂房,租金1年至少10万元。

  在岚山镇万庄村,记者了解到,在王政书记帮助下,该村目前已梳理出多项集体增收措施:15亩水面清淤后发包,发展农家乐项目;老村部、老学校对外承包办超市;成立农机合作社,提供农田托管服务……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敏向记者透露,目前全县400个村(社区)均已明确了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县村级常规稳定性收入总额达8200余万元,较上一年度村均增收近5万元。

  本报通讯员艾丹赵伟

  本报记者李先昭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