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拨开阴霾 矫正重塑新生

23.02.2016  16:10

                                   

一、基本资料

1、个人情况:宋某,男,1978年10月生,初中文化,已婚。2012年11月9日早晨,宋某驾车途径南通市万象新路路口北侧路段,发生了道路交通事故,导致被害人杨某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2013年3月经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宋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矫正期限自2013年3月30日至2015年3月29日止。

2、家庭情况:宋某一家三口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已退休,其与母亲关系较好,但夫妻关系一般,家庭经济较拮据。

二、个案过程

(一)工作初期

钟秀街道司法所与宋某第一次接触,是在2013年3月7日,宋某与妻子来到钟秀街道百花村社区,配合司法所对其家庭生活情况及社会交往等进行审前调查。当时的宋某衣衫简朴,看起来无精打采,对司法所的询问和谈话表现得非常自我封闭,问一句答一句,言辞简单,从表面上看情绪不太稳定。这次接触,宋某就给了司法所沉默寡言的印象,随后宋某被判处缓刑,于2013年4月19日入矫宣告后,开始在钟秀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2013年4月25日,在社工服务中心,司法所对其进行了第一次个别谈话教育。在交谈中,宋某总是默默不语,而是由他的妻子替他回答,但在说到他的犯罪经过时,他的话才稍微多了些。社工问:“你是怎样看待你的罪行的?”宋某马上说:“当时天下着大雨,我在行驶时未注意观察路面情况,致使所驾车前左部碰撞在人行横道内步行的杨某,我负此事故的全部责任。但事故发生后,我主动投案自首,且已经全部赔偿到位,法院还判处我这么重的刑罚,我有点想不通,总感觉不公平”。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宋某妻子告诉司法所:“此次事件对宋某的打击较大,为了赔偿被害人杨某,我们东拼西凑借了20万元,现在他的工作丢了,我的工资又很少, 20万元的外债,对我们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他最近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经常与我争吵。与外人在一起时,我发现他感觉特别不自在,他说害怕别人不再相信自己,是罪犯,看不起他。平时做事情也缩手缩脚,经常失眠,我能够感觉到他的压力很大”。

通过这次的接触,司法所感到了宋某有着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心理疏导,他对犯罪一直耿耿于怀,而且对判决也很不满。这件事对他的生活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他一直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他的言语明显地表现出个人逆反心理,对社会现实不满,这样的人员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工作中期

通过初期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社工决定首先从宋某的家庭入手,通过家庭的力量帮助宋某去标签化,确定正向的人生规划;其次是进行个案访谈和心理疏导,帮助其改善夫妻关系,重塑生活信心;最后帮助其进行人际交往训练,重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

根据以上的三个工作步骤,社工与矫正小组成员一起商议,共同为其制定了一套系统的矫正方案。

1、真诚帮教,促使宋某认罪服法。

通过多次交谈,司法所感觉宋某头脑灵活,且比较善于辩解,对交通法规的一些常识谈起来头头是道,但是由于他对自己被判的刑罚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误区,对引用的法规往往仅是一知半解,只是为自己所用,为自己开脱,充满了偏见,认为司法机关的判决量刑偏高,感到冤屈。为了能够解开宋某心中的疙瘩,纠正他的一些认识误区,有效地化解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社工结合他的犯罪事实,同他一起面对面的交流,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他的心里,促使他抛弃错误观念和偏见。由于方法得当,以法以理服人,以正确的交通法规纠正了他长久以来的错误认识。

在此过程中社工运用了“人在情境中”的工作技巧:“你能否换个角度来看由于你的违章行驶导致的结果,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大活人突遭横祸,对他的家庭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家中失去了顶梁支柱,孩子失去了父亲又是多么地痛苦?整个家庭的经济损失有多大?如果你当时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工作认真一点,负责任一点,能出这么大的事故么?”社工的一番话,触动了宋某的心灵,渐渐拨开了他思想认识上的迷雾。他说:“你们的分析有道理,我心服口服,由于我的违章疏忽,出了车祸,造成了严重后果,给两个家庭都造成了重大损失。给死者的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痛苦和创伤,对我的家人也造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是害人害己。

2、科学矫正,为宋某减压释负

经过与宋某的多次交流,他逐步接受了自己犯罪这一事实,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改变了以往的逆反的心理。但是由于犯罪使得原本一般的夫妻关系变得更加矛盾重重,夫妻常常发生争吵,互相冷嘲热讽,埋怨、挖苦,在家里得不到很好的情感支持,导致宋某很自卑,闷闷不乐,嫌妻子啰嗦,产生了强烈的厌烦情绪。他多次说到:“如果你再啰嗦,要不我就离家出走,要不就干脆离婚,我实在受不了。”宋某的这种心态使得妻子整天为他提心吊胆。当社工了解这一情况后,觉得应对其进行心理治疗,于是社工邀请宋某的妻子一起参加了社工服务中心组织的集中教育,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与他的妻子达成共同帮教协议,在此基础上对宋某进行了多次心理疏导,在心理疏导过程中,他慢慢地敞开心扉,主动地参与沟通,也不再有顾虑和回避问题了,对妻子的态度明显有所好转,并对以前的态度表示歉意,他说:“前段时间我心中的压抑很大,做事冲动,差点毁了家庭,我觉得很难再改变自己了。通过你们的帮助,我想通了,我要利用自身的优点改变人生”。

在矫正初期,社工询问其夫妻关系时,宋某都不太愿意回答,随着交流的增多,对社工的问题都一一回答。社工了解到,宋某妻子在南通四宜糕团店工作,收入微薄,为了与宋某共同偿还债务,度过难关,平时承担家中全部家务以及还要照顾儿子,让宋某在外安心挣钱,回家有个舒适的休息环境。从表面看来,宋某与妻子的关系比较和谐,但通过与其妻子的交谈,了解到其夫妻平时沟通不多,宋某也不怎么关心她,经常吵架,要不是看在儿子的份上,夫妻早就离婚了。以前妻子希望他出人头地,现在只希望他平平安安,不要闯祸。另外,社工在心理辅导时对宋某持正面肯定的态度,经常鼓励他,发觉他的优点,比如讲义气、关系他人等等。宋某在整个矫正过程中心情越来越放松了。他在思想汇报中写道:“通过司法所组织的法制集中教育活动,我学习了很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我对自己的自由松散感到非常后悔,今后,我将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遇事冷静不冲动,不断完善自我,争取重获新生……

3、齐抓共管,帮助宋某重塑新生

社工在疏导教育的同时,积极鼓励他重新就业,并联系宋某所在社区居委会的社保站工作人员帮助他。刚开始,宋某担心社会的偏见,在就业问题上态度不是很积极,一再表示不想麻烦政府,当问及如果不找份工作,所欠的债务如何偿还,他回答说:“像我们这种人到社会上没人能接受,没人看得起”。通过与其多次谈话和开导,宋某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有一次,我们问:“小宋,你原先是在南通四宜糕团店做厨师的,你的厨师手艺如何?“宋某答:“还可以吧。”我们说:“现在有一家鼎味馄饨店需要一名厨师,你愿意去吗?”他爽快地答道:“好啊。

经过几个月的矫正工作,宋某比之前健谈开朗多了,他对社会也不再敌视,不再抱着逆反心理。2014年春节和中秋节期间,街道司法所考虑到宋某为偿还20万巨款,家庭生活拮据,为其准备了慰问物资,并送到宋某家中。宋某非常的感动,其感谢司法所和社工的帮困扶助,感谢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怀,他表示今后一定遵纪守法,不断完善自我,重新做人,不再犯错,用自己的真心回报社会。

(三)工作后期

经过一年来的矫正工作,宋某基本摆脱了犯罪的阴影,心理问题也减轻了很多。他对社工的工作也更加理解和支持了。目前他已将鼎味馄饨店承包下来,自己做老板,虽然平时店里的工作比较辛苦,但是宋某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创造财富。如今,其母亲也在店里帮忙,家中的一切事务和儿子都由妻子照应,不用宋某操心。现在宋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次见到他,他都满脸微笑。

三、个案评估

宋某的问题,关键在于矫正初期的情绪低落,心理偏执,对自己被判的量刑存有异议,不能接受。同时,也产生了自我信任危机,自己不能接纳自己。

在整个矫正过程中,社工营造了一个安详、宽松的气氛,使宋某逐渐消除对社工的戒备和逆反心理,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了心理矫正、人文关怀的方法,充分发挥矫正小组的作用。

现在,宋某完全接受了自己被判量刑的事实,不再觉得是不公平的了,并完全认同和积极配合社工的工作。可见,对宋某的矫正已基本达到了效果,我们认为他的例子是个比较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