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百姓不再为看病难犯愁?代表委员开出这些“良方”

29.01.2018  11:24
如何让百姓不再为看病难犯愁?代表委员开出这些“良方” - 新华报业网
如何让百姓不再为看病难犯愁?代表委员开出这些“良方”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pic.xhby.net

  交汇点讯 医疗卫生关系千家万户,也一直是两会关注热点。2018年江苏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了“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如何推进“健康江苏”早日实现,让百姓不再为看病难而犯愁呢?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中开出了不少“良方”。

   基层医疗的短板需补齐

  急诊量井喷,一天涌入上百个“小病号”、“老哮喘”,每到流感、哮喘高峰期,综合性医院就进入“战备模式”。“急诊室和病房区的医生会建一个临时微信群,就是为了方便‘跨科室’地收治患者。”省人大代表,淮安第一医院大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杨晓钟用最近几天的现场场景举例说,导致这种“井喷”式就诊者的最大根源在于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老百姓对基层医院缺少信心,能在家门口解决的常见病却舍近求远找三甲医院。

  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强全科医生的队伍健康”,杨晓钟深表认同。“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训,能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提高医改中‘分级诊疗’的效果。”杨晓钟表示,目前全省已开展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基层医生走进三甲医院各病房科室接受培训,强化基层医院队伍,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赖。

  实施基层首诊制度,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当前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南通市委主委,南通市卫计委副主任陈宋义说,目前,基层医疗卫生需求较高,但基层首诊制度认知水平偏低,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供应不足,医保相关政策引导作用有限,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着竞争关系,造成只上转、不下转的单向转诊局面。“建议基层医疗机构要转变服务策略找准定位,不要盲目与大医院进行竞争,要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主动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江苏’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基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省人大代表,高邮市人民医院监察室主任、门诊部主任乔来娣说,和其他行业相比,培养医生的培养周期特别长,一位外科医生成熟需要五到十年时间,当前基层医生所面临的压力并不小,“如何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是医改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事情。要进一步健全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要健全医务人员培训培养制度,要多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建设。让优秀的医生能够在基层留下来,在基层培养起来。

   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不可或缺

  近些年,江苏医改取得了不小进展,但还只能算是阶段性的成果。多位代表委员“问诊开方”,呼吁跟上法律、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

  “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对精准医疗产业进行重新布局与合理配置,加大人才特别是综合病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先发展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泰州市委主委、泰州市卫计委副主任黄立红说,江苏34家获得资质的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没有1家进入行业前30位。“建议对有资质有能力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开放LDT注册审批,政策性引导促进企业与医疗机构和体检机构的合作,精准医疗产业成为江苏的新名片。

  目前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在立法层面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和规范来管理。“多点执业涉及管理部门、医院、医师和患者以及家属,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的缺失,造成了多点执业落地管理的真空期。”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无锡市委主委、无锡市卫计委副主任韩晓枫建议,医师多点执业,应设置一定的门槛,防止市场混乱,鱼目混珠。“结合国外和国内试点经验,通常执业五年以上的医师,并取得一定的职称,才符合医疗市场上稀缺医疗资源的范畴,此外还应当规范医师非主执业机构的工作时间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让省人大代表、兴化市中医院党总支副书记朱杰尤感振奋。但另一方面,他也呼吁加快配套政策配套,“中医临床是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治疗模式,流派纷呈,且有地域特点,而中医规培过于同质化,使得其个性化的优势不易发挥出来。建议补充规培文件要求,顶层规定新入职的医学生,首先在本单位供职一年以上,再进入规培流程。其次,实行多点、双向规培,不仅仅有三级医院整体意义上的规培基地,也要有二级医院的局部优势科室、名医工作室作为规培流动站,三级医院送出的规培生可以选择二级医院,甚至乡镇医院、卫生室。在农村更有中医的用武之地,也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和医疗融合是大势所趋

  当然,互联网技术对医疗领域的介入,有助于推动医疗服务行业的升级改造,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江苏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新需求相比较,还存在不足。”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镇江市委主委、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蒋鹏程说,今年农工党提出的一项集体提案,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享受远程医疗服务。“这项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比如苏州‘互联网+医疗’年总产值超过50亿元,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但至今也还没有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网上医疗平台,部分医疗企业的产品与实际需求脱节,难以打开市场。”

  蒋鹏程建议,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需尽快制定“互联网+医疗”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好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形成全省统一的电子病历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和全员人口数据库等三大基础数据库,以此为支撑推动各种互联网+医疗的应用。“要打破部门壁垒,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认。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医药产业,并为推进“健康江苏”带来机遇。“通过引入先进物联网技术,整合优质资源,可以支持江苏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与基层医疗能力的提升。”省政协委员、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部及中国总裁王磊介绍说,人工智能已能较为成熟地运用于“读片诊断”等辅助诊疗系统方面,“近日,阿斯利康与无锡市卫计委、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国家胸痛中心全市模式。

  当前,患者需要的已不仅仅是优质的药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的江苏更需要一个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所有环节的全方位疾病管理方案。王磊提到一个值得关注的弊病,那就是医院间的信息壁垒有待打通。“患者每次到医院就医都是一张‘新面孔’,他的病历无法追踪,这就造成了分级诊疗的不连贯。提高患者随访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也需要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支撑。

  交汇点记者 王拓 杨频萍 王梦然

标签:

编辑: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