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海外友人看中国】史蒂芬·考斯:“纽约客”苏州安家十七载
这个夏天,史蒂芬·考斯(Stephen L. Koss)没有回美国避暑。在苏州湿热的微风中,他回忆起纽约的夏天:“在纽约,即使气温高,体感也不会觉得很热,不像苏州的夏天这么潮湿,动一动就是一身汗。”但在苏州生活了17年,他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潮热。盛夏时节、蝉鸣声中,史蒂芬接受 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记者&Now君专访。 说起结缘中国、定居苏州的始末,他说这都是因为“命运”(fate)。
After 17 years in Suzhou, Stephen L. Koss from America is getting used to the summer in the city. He recalled his first visit to the city. It was also muggy summer day in 2001. He didn’t know then, that he would stay in the city for so long and even write a book about it.
▲Now君刘浏在苏州采访“纽约客”史蒂芬·考斯。
1 “来到苏州是命运的安排”
今年8月,史蒂芬和他的中国太太结婚就满十五周年了。
史蒂芬出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后来定居在纽约,是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由于学校在曼哈顿唐人街附近,史蒂芬的学生有四分之一是华裔。“几乎每年都有孩子对我说‘考斯老师,你真的应该去中国看看’!”2001年的夏天,被孩子们唠叨了好几个暑假的史蒂芬参加了一个旅游团,第一次来到中国。
跟着旅游团,史蒂芬去了北京、西安、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和上海等城市。“只有苏州,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让我想要再来一次。”尽管已是17年前,史蒂芬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来苏州时的点滴细节,史蒂芬告诉 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记者&Now君 ,当时他就住在十全街的苏州饭店。改革开放后,苏州迎来大量旅游、考察的外国人,而十全街几乎集聚了苏州所有的涉外宾馆。古色古香的苏式建筑和悠闲散步的外国友人,曾是十全街一道独特的风景。
Coming to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a travel group, Stephen went to a number of cities like Beijing, Shanghai, Xi’an, Nanjing and so on. “But Suzhou is the only city that made me want to come back again.”
史蒂芬说:“走在路上,有不少本地人和我打招呼,虽然他们不怎么会说英语,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善良和热情。”现在看来,这些用脑海里仅有的几句英语尽力聊天的苏州陌生人,让史蒂芬第一次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于是,第二年的夏天,史蒂芬重访苏州,并且一住就是一个月。这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后来成了他太太的苏州女士,他们在2003年结婚,史蒂芬也因此在苏州定居下来。
He did come back. In the following year, the math teacher came to Suzhou again, and stayed for a month, during which he met the Chinese lady he later married to in 2003.
2 互相包容的过程见证苏州发展
短暂的旅行犹如蜜月,然而在异国久居面对的却是另一番柴米油盐,有习惯的摩擦,也有文化的碰撞。首先,吃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是旅行一个月,我可以顿顿吃中餐。但是当我定居下来,很多我爱吃的东西都吃不到了,比如奶酪。”
Travelling in a city is one thing, but living in a different culture is another. In his early years in Suzhou, Stephen had a lot of problems to conquer. Eating is the first one.
但是这些年,苏州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西式餐厅、购物中心,从前难觅踪影的奶酪越来越容易买到,选择也很多。此时,史蒂芬反而更能欣赏传统的苏州美食了。他常常劝“沉迷”于西式餐厅和酒吧的外国朋友们:“别老去平江路了,去尝尝哑巴生煎!”
相比之下,语言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他总能遇到多少会点英语的人。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学英语,史蒂芬认为,这是苏州乃至中国的一大变化,使中国变得更国际化。“不管你来自英国、美国,还是德国、意大利,只要会说英语,就可以在苏州待下去;对中国人来说,英语帮助他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一扇门。”
In contrast, language is not the biggest problem. “It’s been a big change,” Stephen said, “English is making China more international. For people coming to Suzhou, no matter where they come from, as long as they speak English, they can live in Suzhou.
点击视频↓史蒂芬细数江苏情缘:
史蒂芬还发现,苏州的外企多了,外国人也多了,十全街不再是外国人最多的地方,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都逐渐有了活跃的外国人社区。2011年起,苏州连续七年入选由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截至今年4月,有来自全球93个国家的1.3万名外籍人士在苏州工作。
“Suzhou has become so much more westernized. There are more foreign companies, more foreigners, more western restaurant and shopping centers. Life is becoming easier.”
▲外籍友人在苏州体验苏扇文化。来源:视觉中国
而在所有这些变化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变化。史蒂芬不再被人盯着看,他就像一个普通的苏州人,融入这座城市之中。而在感受到苏州的包容之后,他对曾经的一些不理解也有了新的想法。他告诉 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记者&Now君 :“以前我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很多人坐公交不排队,为什么走在前面的人不能帮后面的人扶着门。现在我理解了这些行为中的焦虑,是因为有太多的人不得不分享有限的资源,导致他们无暇顾及他人的感受。”但随着苏州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也给了人们更多的自信,社会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文明。
3 因为他,苏州有了英文注解
随着史蒂芬在苏州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他有了更多时间去细细品味苏州的亭台院落,并且想要寻找一本全方位介绍苏州的英文书来了解这些美景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然而,他翻遍大小书店和图书馆,都没有找到心目中的那本书。
After Stephen retired from his teaching position in America and settled down in Suzhou in 2006, he had more time to look at the city. And he wanted to find an English book to read about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city.
“既然找不到,干脆我自己来写一本。”2006年起,史蒂芬花了六年时间阅读大量的资料,遍访苏州各历史遗迹,还去了苏州周边的太仓、常熟等地。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他四处求证,去了很多国内外的图书馆翻阅资料。之后,他又花了两年时间梳理资料、埋头写作,历经十一稿,最终完成了这本《美丽苏州:中国苏州的社会史和文化史》( Beautiful Su: 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Suzhou, China )。
Finding only picture books or tourism pamphlets, he decided to write a book himself. After six years of research, two more years of writing and compiling, and 11 drafts, Beautiful Su: 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Suzhou, China finally came out in 2014.
史蒂芬希望这本英文书能帮助想要深度了解苏州的外国人,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苏州本地人竟比外国人对这本书更感兴趣,读者中60%是中国人。“我猜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好奇一个外国人如何看待这座城市,更因为他们想知道一个外国人会怎样描述中国的历史。”
一些中国读者表示,书中很多关于苏州的故事他们都从未听过,甚至有很多人觉得很惭愧,因为一个外国人对苏州的了解竟然比从小生活在这儿的他们都要多。而史蒂芬却告诉他们:“如果你们和我一样,花上六年时间寻找资料调查研究,你们也能比我更了解纽约。人就是这样,总是会忽视我们所生活的城市。”
4 纽约客:读懂新旧之美、传承之妙
苏州是改革开放初期唯一被列为全面保护的古城。1982年,苏州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既要发展,又要保护。1990年,苏州开始在古城西侧开发建设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4年,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共建的苏州工业园区开工建设,更是让苏州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
In 1982,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was made the guideline of Suzhou’s future development. Suzhou started to build the Suzhou New District in the west wing of the city in 1990. In 1994, the Sino-Singapore cooperating Suzhou Industrial Park broke ground, making Suzhou a new forefro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苏州工业园区来源:视觉中国
在史蒂芬这样的“纽约客”看来,“把高新区和工业园区放到苏州古城外,这是苏州在城市规划方面所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他说,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给了苏州人活力四射的现代都市生活,而老城区依然保留着历史风貌。这给了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人们在享受都市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保护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核不受破坏。
“Those are among the things that the government did it right from the start.” Stephen told JiangsuNow, “It gave people the choice to live in the lifestyle as they like.”
史蒂芬认为,苏州作为一座极具现代都市感又不失古典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清醒地避免城市建设的同质化。他还欣喜地发现,本地电视台有了苏州方言的脱口秀节目。虽然听不懂,但他还是觉得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承不能忽视对方言的保护。
出了书,史蒂芬在苏州成了名人,他也忙了起来,不仅常常受邀参加讲座活动,在一些关于传统文化、传承非遗的活动中也能看到他的身影。去年,受到苏州本地媒体的邀请,史蒂芬参与策划和组织了“与史蒂芬同行(Walking with Steve)”徒步文化探索活动,带着苏州的中外居民一起探索历史遗迹。参与的很多中外家庭不仅成了朋友,还在期待着他的新路线。最近,苏州的旅游部门也找到他,希望和他一同将这种文化旅游徒步活动常态化。
步履不停,史蒂芬的探索也没有停止。他说:“人人都在赞叹新科技,学习新技术,但是真正吸引我的还是苏州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我总以为我已经了解得很透彻了,总有我忽视的细节、我没有去过的地方。”就在接受 新华日报全媒体传播部记者&Now君 采访的前一天,他还和一群苏州孩子们一起参观了胥口的传统木雕工厂。他也尤其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寻访老苏州,正如他经常为小读者在书的扉页写下的赠言所说: “你是苏州的未来,请好好照顾这座城市。”
Now, Stephen is still constantly discovering new stories about Suzhou, and he likes to share his idea of the city with younger generation, just like what he always writes for his young readers on the first pages: You are the future of Suzhou. Take care of the city.
点击视频↓史蒂芬带你了解苏州冷知识
策划统筹:沈峥嵘
总执行:朱娜
本期文字:刘浏
本期视频、图片:顾静(实习生)
本期微信编辑:王艳红(实习生)
海报设计:杨晓珑
实习生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