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帮扶助老区人民圆脱贫致富小康梦
新华网南京12月30日电(符伟星 陈丰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在两年帮扶实践中,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着力紧扣苏北农村现存短板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地做好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省政府办公厅作为淮阴区“五方挂钩”和刘老庄片区帮扶牵头单位,两年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把挂钩帮扶淮阴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领导每年多次亲临基层一线调研指导,省委常委、副省长徐鸣亲自召集“五方挂钩”和片区帮扶工作会议,省政府秘书长张敬华对帮扶工作亲自作出部署,李一宁、谢润盛两任主任分别亲率近30个处室主要负责人到淮阴区调研指导,省政府多位副秘书长多次作出批示,协调解决帮扶工作中的难题。在做好统筹协调各方帮扶的基础上,举全厅之力开展帮扶工作,充实完善“处村挂钩”机制,多个处室结对一个村,对刘老庄乡所有村(场)实行全覆盖,近两年来,结合“三解三促”、“三严三实”等活动,办公厅领导到淮阴20多人次、各处室近200人次,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在各方有力支持下,办公厅两年来直接争取和筹集资金近5000万元,帮建和协调各类项目50多个,刘老庄乡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直接挂钩的南营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30多万元,所有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都超过4000元。省政府办公厅有2个扶贫案例入选省典型帮扶案例,有关做法分别被主流媒体跟踪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突出产业帮扶,精选项目重造血
帮扶工作,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实践证明选择了正确项目,就是选对了帮扶方向。谋划项目,坚持尊重群众意愿,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在农业方面,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在刘老庄乡11个村场均建立农机耕作服务社,积极筹集资金配备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条播机、切草机等30多台套,增添了200万元的村集体资产,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配种、耕作、管理、收割、分配,摊薄成本,仅此一项每年每村还可增收3万余元。监督乡建立制度,明确产权归村,乡统筹安排调度,规范机械管理和经营。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支持能人大户选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安排15万元引导打造特色冬枣园,300亩大棚冬枣长势喜人,有望明年结出果实,改变单一稻麦种植结构。跟踪服务4个省定关键性工程,着力培育生态苏淮黑猪、蓝莓、猕猴桃等高效设施农业,带动当地近50人就业。支持南营村发展家庭农场项目,试点立体种养殖葡萄、牧草、家禽家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争取省农民合作社试点项目资金200万元,帮助发展葡萄、山核桃、火龙果等特色采摘园。这些高效农业有效提高了村集体经济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帮助招商引资食用菌项目,协调土地、环保等问题,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闽丰公司申报并成功获批省级龙头企业,较好解决了周边200名留守老人、妇女的就业问题。
在工业方面,帮助乡里理顺发展思路,建议提出打造“光伏之乡”的设想。积极协调各方,建设深圳能源二期11兆瓦地面光伏电站亿元项目,立体利用鱼塘、沟渠和屋顶,实现“渔光互补”。自筹并争取帮扶资金1200万元建设1.5兆瓦屋顶光伏项目,充分挖掘村民小区屋顶资源,实现“母鸡下蛋”,两个光伏帮扶项目每年可产生收益200万元左右,成为当地乡村的“钱袋子”和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地面和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变革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刘老庄乡主要负责人表示,这是历年来的最好帮扶项目,为他们留下了“生蛋的老母鸡”。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帮助南营村建设2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其附属设施,引进日用品生产项目,带动本村近30个富余劳动力就业,每年可产生租金8万元和相关税收分成。
在服务业方面,争取省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100万元,帮助建设3个相关旅游项目,其中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园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
突出片区帮扶,培元固本促跃升
大河有水小河满,坚定不移地支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坚持精准帮扶的同时,努力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在淮阴,各种要素资源汇聚到淮阴,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在打造平台方面,积极协调省科技、发改等部门,协助淮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目前取得实质性进展,省政府已向国务院出具请示,填补淮安市国家级高新区空白的目标有望近期得以实现。帮助创建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调设置专门机构,成为全省唯一获批的同类性质园区。
在服务重大项目方面,参与招引并服务百亿元的山东金岭集团盐化项目,帮助协调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项目,促进地方盐化产业转型升级。跟踪服务省里专项安排的5000万元13个高效农业产业项目,帮助协调解决难题,项目基本建成并将陆续产生收益。帮助码头镇争取有关陆上和水上多个油气站项目,增强区域公共服务和招引项目承载能力,并协助其成功创建省卫生镇。在争取资金方面,积极向上争取区财政周转金,帮助区里化解日常运行紧张的矛盾。争取落实刘老庄、古寨乡等美丽乡村项目4个、资金1070万元,对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提档升级,特别是码头镇美丽乡村项目特色明显,成为周边地区婚纱摄影理想目的地,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争取中央财政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资金250万元,发展农产品电商和生态旅游项目,有机融合电子商务与旅游产业,淮阴区本土特色农副产品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帮助片区徐溜镇争取省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92万元,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培植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园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在化解要素瓶颈方面,利用淮阴区全省土地管理改革试点的契机,帮助协调农民宅基地农转用、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事项,破解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瓶颈。帮助协调淮安市白马湖生态保护功能片区土地利用规划等3个规划请示省政府审查批准。此外,向上协调保留并迁移京沪高速旁两座高炮广告牌,争取相关经费20万元,每年产生广告收益近20万元。
突出民生实事,补齐短板重实效
坚持以民为本,想方设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两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自筹近400万元,帮助5个乡镇修建农村公路20多公里,方便了农业生产,改善了群众出行。协调有关体育设施,为乡里争取了一套篮球架和四套乒乓球台,丰富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争取10万元司法专项资金,增添有关设备,改善刘老庄司法所办公条件。投入资金20万元,改造维修南营村村部,对南营村灌溉电站和防渗渠逐一进行拉网式检修,新建防渗渠2000米,解决了部分地块常年受淹的困扰,改善了近千亩稻田灌溉条件,增强了村集体公共服务能力。
在卫生教育方面,争取省财政卫生事业单位补助经费近100万元,用于淮阴区设备购置和有关病房楼维修,有效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帮助刘老庄建立省健康促进科技服务工作站,组织疾控专家到乡指导,争取省疾控中心和省科协专项资金24万元,为乡卫生院及有关村卫生室增添3辆巡诊车、3块大型显示屏等基本公共卫生免疫规划设备,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扶贫必扶智。争取省财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补助资金和教育现代化专项补助经费800多万元,提升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争取不让每个孩子因贫穷而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此外,落实“处村挂钩”机制,多轮征求刘老庄乡和各村场的意见,排定18个帮扶项目,安排帮扶资金近300万元。这些项目既有当前亟需改善的村组道路、旱改水的防渗渠、翻水站,又有保障小区安全的监控设施、方便村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广场,还有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蔬菜大棚、排污管道、涵洞、厕所等,解决当前农村亟需解决的难题,有效防止了脱贫户返贫现象。
深入实际求真务实 让帮扶工作得人心
减少相对贫困任重道远,“十三五”工作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要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优先考虑扶贫、制定改革举措重点倾斜扶贫、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服务扶贫,部门和行业制定出台改革政策都应把扶贫工作纳入进来。
一是有关基础设施的问题。新一轮精准扶贫中,水电路房等长期制约贫困的短板要继续作为政府扶持解决的重点,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释放有效需求。在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要科学预测、合理规划,充分考虑到将来集中居住的可能,避免刚建成不久就要拆除和荒废,形成不必要的浪费。规划集中居住的,政府既要帮农民盖好房,又要设计特色富民产业,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农民居住的革命性变化。
二是有关帮扶资金的问题。针对以往涉农、帮扶资金分散“撒胡椒面”的现象,应整合相关资金,按照省级“管总量不管结构、管任务不管项目、管监管不管实施”的原则,将权力下放到县级,按规划整合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根据精准扶贫的需要,可把上级下达的扶贫资金统筹使用,及时变更已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只要不挪作他用和贪污腐败,审计检查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为完成任务帮扶资金低效甚至无效使用。外省实践证明,这种灵活务实的有效举措,基层干部是拍手称快的。要创新“穷人贷款”金融产品,可采用“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的形式,通过签订协议,组织农户把优惠贷款投放到能人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按比例分红,并在企业务工,形成资产和劳务双重收益,从而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只有群众“贷得上”、“用得起”,贷款“放得准”、“用得好”,才能推动特色产业和区域发展,激发贫困农户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三是有关经营方式的问题。应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参股到合作社、龙头企业,政府统筹投入的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探寻切口适当的改革,唤醒沉睡的资源、闲置的资产,降低社会资本进入扶贫领域的门槛,分散农户经营的风险,使贫困户享受到资源和政策收益,并在自觉融入大市场、大生产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
四是有关动态帮扶的问题。精准扶贫要求,从“大水漫灌”式扶贫向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扶贫转变,推动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户村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等精准。为保证公平起见,应根据相关硬指标,适时调整帮扶对象,避免少数地方长期依赖帮扶,理直气壮要扶贫,习惯等靠要,不愿摘掉贫困帽的懒人现象出现,让有限的帮扶资源流向最需要帮扶的地方,实现帮扶雪中送炭的初衷,确保全省能同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形势不等人,问题不等人,只有深入实际、求真务实,才能看清方位、谋划出路。要不为“亮点”遮眼,盯着“痛点”下苦功,敢于向“硬骨头”问题开刀,从百姓最期盼处、工作最薄弱处做起,这样谋帮扶工作,才能有实效、得人心,才能跨过沟坎、化危为机,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