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研究课题直指建筑通病 “好建筑”不应一味求高求大
新华报业网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在大大改善国人居住和工作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6日首发的《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一书传递的信息。该书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程泰宁院士主持的中国工程院重点研究课题成果。
“对于不少决策者来说,好的建筑似乎就意味着不寻常的建筑造型,超越一般的建筑高度或体量,一些政府出资项目竞相比高、比大、比奢华。”程泰宁感言。大型和特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减排是集约化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正是在这个由各级政府主导的领域,由于设计不当及为了赶工期而忽略节能要求,致使浪费资金和浪费能源并存。
近年来新建的一批世界一流的高铁车站,建筑面积往往动辄数十万平方米,如高铁北京南站、南京南站、高铁郑州东站的总建筑面积均超40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号称亚洲第一大客站的就有北京南、上海虹桥、广州南、南京南、杭州东、西安北、成都东、新武汉、新天津等。而在现实使用中,这些高铁站经常是人流稀少,有的站在春运高峰期也是如此。巨大的空间带来了高额的运营与维护费用及冗长的交通流线。例如南京南站的商业夹层利用率不足一半,四部自动扶梯中有两部常年停开,旅客在商业夹层中不得不走过去又走回来,产生不必要的奔波。又如杭州东站,设计站线包括磁悬浮在内的共18台34线,开通运营后实际投入使用的仅有16条股道,建设标准超支较大。不少新建的高铁站房高度往往非根据实际功能需求而定,而是随立面效果来确定,由此造成空间极为庞大奢侈,并带来全空调能耗巨大等问题。不少高铁站考虑了“绿色技术”,结合屋顶设计了太阳能电池板,但这种一次性投资巨大的设施因为无法并网输电而长期搁置。
再说政府办公楼。佛山顺德、阜阳颖泉、浙江长兴县等地豪华办公大楼超支浪费程度令人咋舌。“那些用纳税人的钱盖起来的建筑不应该是浮华的布景,而应该有自己的社会意义,体现自己的核心价值指向。”课题研究团队专家表示。
“未来我国将进入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中国’探求的新历史发展时期,如果不正视、不解决这些失误,将会给城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本报记者蒋廷玉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