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监管 精准扶贫”:淮安打造阳光扶贫新样本
淮安地处江苏北部,是全省扶贫任务相对较重的市,按照江苏确定的“十三五”期间新一轮的扶贫标准,淮安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42.2万人、经济薄弱村170个。
2017年以来,淮安在全省率先运用“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手段,构建“三层四库一端”系统平台,致力拓宽扶贫路径。去年6月份,淮安“阳光扶贫”系统正式上线实时运行,12月份,该系统在江苏全省复制推广。
大数据+监管 让弄虚作假露原形
淮安“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开通后,该系统与公安、民政、住建、地税等11个部门实现数据对接,构建起扶贫对象、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力量4个数据库,既保证了信息的权威、准确,也避免了重复采集信息带来的人力资源浪费。
在淮安市“阳光扶贫”数据比对中心内,一条红色预警信息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发现,一名名为戚兴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竟然是淮阴区徐溜镇韩庄村的党总支副书记。数据比对中心立即将这一情况报给了淮安市纪委。经过实地核查,淮安市纪委查处了戚兴国虚报冒领公益性岗位奖补资金一案。
“大数据比对,最大的好处是能够精准发现问题。”淮安市纪委常委陈孝红说。
在今年5月对全市47.94万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开展的数据比对中,淮安共筛查出5.2万条存疑线索。经过核查,全市近一半的存疑线索被核实,核减了7500户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增补符合条件的8221人,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373人,诫勉谈话、书面检查等处理1177人,提醒谈话1470人。
精准帮扶机制 让贫困户实现真脱贫
过去,扶贫工作存在诸多“扶于表面”的现象。有的扶贫干部坐在办公室电话扶贫、审批扶贫;有的仅是节日慰问式扶贫,甚至有的在报表、数字上做文章等。
自阳光扶贫APP上线后,淮安每名帮扶责任人都要下载“阳光扶贫”APP,帮扶情况在手机APP中全程留痕。后台管理部门也可随时查看,对辖区范围内帮扶人员未按要求履职的,系统将及时进行预警提醒。
东双沟镇青云居委会二组居民顾凤霞一年前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摇身一变成了锅贴店老板,说起这样的转变,顾凤霞认为主要是因为在“阳光扶贫”活动中结识了帮扶责任人洪泽区公安局治安查报中队中队长李福涛。“李福涛知道我儿媳妇在南京学过特色面点手艺,便鼓励我们自己开店,还帮我们协调了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他还帮我儿子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月能拿3000多呢,现在我们家的外债已经全部还清啦!”顾凤霞激动地说。
找准“穷根”,对症施策,才能摘掉“穷帽”,精准脱贫。近年来,淮安坚持扶贫与扶志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入户帮扶与整村推进并行,沉下心来摸实情,扑下身子办实事。到目前,淮安市县乡村四级4.49万名帮扶责任人,已深入到结对的9.03万户低收入农户家中,透过阳光扶贫APP,结对帮扶率、实地走访率、信息采集率均达到了100%。
阳光透明运行 让资金精准滴灌
扶贫资金向来来源渠道多,从中央到地方,涉及各层各级,钱归各口、封闭运行,很难讲清楚、算明白,以致于有的被截留挪用,有的滞留趴窝,影响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
淮安的“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按照“各级各类、应进尽进”的原则,将分散在各个地区、部门的扶贫济困资金都归集进入同一平台,实现统计监管的全口径、全覆盖。
同时,淮安打造了“1+3”资金监督模式,通过资金管理链串联扶贫项目、经济薄弱村、建档立卡户,资金运行全程公开、全程留痕、全程可溯、上下印证,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部门可以实时查看资金拨付、结余等情况。
淮安还陆续给170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安装了监控探头,实时监控村务公开,重点监督扶贫资金申请、发放等环节公开情况。
据统计,自“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以来,淮安通过全面调研、评审择优、绩效评估,精心实施了一批龙头扶贫项目。淮安区钦工镇镇西村天裔鸽业扶贫项目,一期投资1.3亿元,其中统筹扶贫资金2060万元,年存栏蛋鸽50万对,年利润2500万元,不仅带动300余名低收入户就业,每年还实现统筹收益300余万元。
截至目前,淮安已实施直接到户、壮村和统筹带动项目4087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8亿元,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7亿元,可实现年收益3400万元。(赵雅惠)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