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地接力温暖回归路
“感谢监狱警官和家乡司法部门领导的真心帮扶,我现在生活、工作都有了着落,以后再也不会犯浑,一定好好做人……”日前,省镇江监狱教改科科长怀飞收到了刑满释放人员夏某寄来的感谢信,一直压在他心口的石头终于落地。
临近刑满 待释人员“不喜反愁”
9月中旬,镇江监狱二监区教导员许斌在现场巡查时发现,服刑人员夏某独坐一隅满脸愁容。还有十来天就要刑满释放回家,按道理应该高兴才对啊?他立即找夏某谈话。
今年43岁的夏某家住宿迁市洋河镇,因盗窃、抢劫等多项罪名被判死缓,自1999年入狱服刑改造,至今已有17个年头。在监狱民警的谆谆教诲下,夏某改邪归正,先后7次减刑。然而,在这漫长的刑期里,夏某的家庭发生了巨大变故:父母、哥哥、姐姐先后去世,妻子离婚弃家而去,夏某已是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随着刑满回归日子一天天临近,他对未来产生了莫名的恐惧。
许斌和监区长商量之后,立马“对症下药”:一方面送夏某到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实施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化解焦虑症状;一方面向监狱教育改造科通报,落实对其衔接安置工作。
监地联手 “接力棒”衔接不能掉
为让夏某重扬新生之帆,监狱教改科科长怀飞接过了这块“烫手山芋”,承担起协调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他通过司法行政安置帮教平台联系宿迁市洋河新区司法局,协商解决将夏某送回、入住、就业、保障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第一步往哪儿送呢?监狱根据信息线索找到夏某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侄子,请其来监狱接夏某回家,但“南墙碰壁”。好在区、镇两级司法人员又费“九牛二虎之力”做通了夏某嫂子的思想工作,同意接纳夏某落脚暂居。可夏某刑满释放时间是10月2日,当地司法行政部门国庆期间无法到监狱接人。为落实好刑释人员“必接必送”制度,监狱决定由怀飞、许斌送夏某到居住地司法所,并特别为其申请了300元刑释补助金。
10月2日,夏某怀着复杂而忐忑的心情走出了监狱大门。怀飞等民警冒着暴雨驱车300多公里,陪同夏某回到阔别近20年的家乡。等待多时的区、镇司法行政人员随即办理了交接手续,并与夏某及其嫂子签订《安置帮教协议书》。获知家乡司法部门为其安置帮教所做的大量工作后,夏某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桩桩落实 回归者誓言塑“新生”
怀飞回到监狱后,并没有就此对夏某撒手不管,而是一直与洋河新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杨震保持微信联络,时刻关注夏某在过渡期的安置帮教进展情况。尽管安置帮教工作难度不小,但杨震和洋河镇司法所长倪前福多方奔走终于将夏某的居住、就业及政策保障一一落实好。
在感谢信中,夏某高兴地告诉怀飞:父母留下一套土坯房,目前在新区司法局的协调下,正在办理“草改瓦”审批手续。除政策补贴外,村里也伸出援手,给予一定补贴,这样很快就能住进去了。经新区司法局介绍,他现在进入洋河酒厂从事装卸工作,苦是苦了点,但感到很充实,也有奔头。尤其让他感激不尽的是,区、镇司法行政部门还为他办理了释放后第一年的低保,每月300多元,还能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医疗费可以报销65%……字里行间洋溢着感恩与回报之情,他也在规划自己新的人生,一再表示要走好今后的路,不负监狱警官的教育挽救。
一场安置帮教接力,在监狱和地方司法行政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跑出了“速度”,也让刑满释放人员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