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谱写美丽乡村新画卷

22.12.2014  15:35

  盐都区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景扫描

  

  

  杨侍村

  

  

  塘桥村

  

  

  佳富村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先后创成楼王、郭猛等9个国家级生态镇,仰徐、郝荣等4个国家级生态村,三湾、杨侍等4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三官、倪杨等32个省二星级“康居乡村”,佳富、塘桥、孙英等235个省一星级“康居乡村”,创建国家生态区已顺利通过技术评估,全区1158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整治任务

  这,就是盐都区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丰硕成果;这,就是盐都区奋力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写照。

  如今,走进盐都乡村,犹如融进一幅色彩斑斓、美丽动人的油彩画。这里,有风格独特的村居,四季常绿的树木,清澈明净的河水,清新宜人的空气,淳厚朴实的民风,让你驻足观赏,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合力推进,助力村庄美丽嬗变

  盐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它列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列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洁净的人居环境,既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更是执政为民的务实举措。”盐都区农村环境整治办主任、住建局局长王勇介绍。

  在推进整治工作中,盐都区委、区政府强化组织推动,做到善作善成。着力构建区镇村共同推进、各单位认真履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加强合力推进。区委、区政府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整治工作动员部署、现场推进大会,有力有序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区人大、政协每年把农村环境整治列为重要议案提案,各镇(区、街道)全面建立挂钩整治、工作包保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注重宣传引导。区“一报两台”常态化开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栏,组织编印宣传手册,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引导群众树立环境卫生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邀请市级以上专家对全区镇村组干部进行专题宣教,帮助基层干部克服资金难筹措、工作难推进、劳力难调集、群众难发动等畏难情绪,增强推进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多元投入。充分发挥政策资金集成效应,整合国家和省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等政策资金近8亿元,区财政每年设立3000万元的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建制镇每年投入整治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全区4年来累计投入资金约15亿元。同时,区镇两级各按每人15元的标准筹措生活垃圾处理费,杨侍、泾口等村向乡土企业、能人志士劝捐整治资金近2000万元。

   科学规划,助力城乡统筹发展

  在推进整治工作中,盐都区坚持以点带面,着力整体覆盖。注重试点先行、彰显特色、以点促面,推进农村环境 “整治一点、推动一线、带动一片”,实现自然村庄全覆盖。

  坚持规划引领。在对全区1158个整治村现状进行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要求,结合村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发展水平等条件,科学制定村庄整治规划,优化村庄布点,将省5年整治计划缩减为4年来实施,下发了村庄环境整治、农民建房等相关技术导则和指导图集,组建整治工程质量技术指导监督小组,为开展整治工作提供规划引领和技术支持。

  推进试点先行。有重点地选择三湾、仰徐、泾口、宗凌、三官等不同类型的村开展整治试点,制定整治方案,整合有效资源,强势组织推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卫生改厕、生活垃圾、河道沟塘、乱堆乱放、道路硬化、饮用水改造等项目的整治和建设,形成家园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为面上整体推进提供有效经验。三湾村成为全省首批40家之一的三星级“康居乡村”,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突出特色打造。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着力形成特色亮点。整治打造以集镇管理与农村环境同步齐抓为代表的大冈镇;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净能源、清洁空气“五清”目标,大力实施“五化”工程的“环境整洁村”为代表的佳富村;以坚持原地改造,避免大拆大建,按照“穿衣戴帽、功能配套、展现特色风貌”要求进行老村改造为代表的一星级“康居乡村”塘桥村;以拆旧建新、建设新型社区“农家乐”项目为代表的三官村;以发展乡村旅游、推进集中居住为代表的杨侍村等一批特色示范村。佳富、泾口等村获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称号,杨侍、仰徐两村获得省市“最美乡村”称号,杨侍村还荣获 “中国现代新村”、“中国最美村镇”美誉。

  加快面上覆盖。在集中整治高速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25个村庄的基础上,全面向所有村庄延伸,围绕落实“拆、清、建、刷、植、管”六字方针,大力治“”,彻底治“”,集中治“”,确保整治后的村庄道路通达、绿化美化、设施配套。今年又对已整治的689个村庄进行“拾遗补缺”,对469个基础薄弱村庄进行整治会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为先,助力环境长效持久

  在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盐都区突出实施民生工程,着力做好保留集中居住村庄功能配套,使村庄环境整治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道路。

  注重民生优先。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在通行、照明、供水、治污、安居等方面,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上项目,优先改善人居环境,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在农村道路改造上,改造乡村道路1650条,道路路面拓宽到7米以上,满足车辆交汇通行,满足村村通公交。在农村照明上,不断增容改造,增加路灯万余盏。在农村供水上,建成供水增压站8座,改造自来水主次管道约5000公里。在治污上,新建垃圾中转站18座、集镇污水处理厂7座、污水提升泵站8座,卫生改厕36000所。在安居环境上,整治乱堆乱放近20万处,刷白墙面近3.8万户。

  强化分类指导。结合各地村庄自然村貌、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条件,确定适宜的整治目标和方式,科学有序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突出整治了高速沿线、双新大道、盐金路、洪学线两侧和229省道沿线道路,对沿途沿河垃圾杂物进行了清理,对违章建筑实施了拆除,打造了靓丽的道路风景线。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工程。对反帝河两侧21公里、郭猛镇境内229省道的东干渠及西侧12公里进行水环境治理,全面拆除了沿线破旧厕所、猪舍,清理了河道杂船、家前屋后乱推乱放,两岸新植了绿化苗木,全区农村主要河道疏浚了一遍。实施了垃圾清管工程,在集镇全部建成了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全部集中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垃圾清管实现全覆盖。实施了污水处理工程。在发挥北美污水处理厂、龙冈绿源生活污水处理厂作用的同时,先后在仰徐、兴湖、江窑、三湾、郝荣、宗凌建成一批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和尾水处理景观工程。

  彰显生态底色。坚持把绿色、生态、环保项目优先建设,与打造生态旅游有机结合。重点实施了大马沟生态公园、润都公园、卧龙公园、泾口和谐公园等市民村民游园工程,大纵湖镇创成省园林小城镇,荣获全国重点镇和中国最美村镇人文奖;大冈镇荣获全国重点镇称号,国家生态镇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新增绿化树木近700万株,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7.9%。突出实施了3342亩的盐龙湖工程,为大市区饮用水源保护作出积极贡献。倾力实施水利现代化示范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两个国家资助项目,生态底色更加浓郁。果断实施退渔还湖工程、“引江入湖”工程,有效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

  加强长效管理。积极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构建了城乡垃圾集中清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市域统一供水全覆盖网络。投入2亿元,新建成7个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145公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建成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在盐城全市率先构建垃圾集中清管四级全覆盖网络。配备村居保洁员1600名、督查考核员90名,建立了一支覆盖全区所有村庄的农村环境专业管护队伍。全面建立“河长”责任制,落实“河长”对蟒蛇河水域30.3公里、朱沥沟水域26.8公里及两岸面积228平方公里的陆域饮用水源进行长效管护。在郭猛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构建了道路、河道、绿化、垃圾、公厕“五位一体”长效管理综合管护机制,整治成果持续惠及广大群众。 ( 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