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阜宁创立“五个一”救助机制
中国江苏网2月1日讯 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是社会救助的应有之义。同时,原有救助体系也存在着救助职能分散、覆盖不全面等难题。江苏阜宁县探索建立托底救助“五个一”运行机制,新政策覆盖超万人,县财政每年增加资金支出3200万元以上。一个经济算不上发达的苏北小城,如何推进改革?如何确保取得实效?有何可借鉴的经验?记者展开调查。
成立救助中心
阜城中心社区的王启贵早早来到县社会托底救助中心,申请办理救助。从咨询到递交材料,一共才10多分钟。老人说:“以前我也申请过临时生活救助,先跑社区,再跑镇里和县里有关部门,奔走了整整两天,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政策,搞得我晕头转向,现在来中心办手续,不再烦神了。”
“申请对象递交材料,后面的事就由中心和部门之间协调办理了,很快就可答复。”该县社会托底救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阜宁人口多、底子薄,困难群众相对较多。2013年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各类对象多达30万人次。该县在调研中发现,救助工作还存在不全面、不及时、不公平等问题,困难群众诉求颇多。
群众不满意,问题出在哪儿?阜宁县委、县政府全面分析群众需求,拿出了托底救助具体实施方案。成立“阜宁县社会托底救助中心”,建立全县“一门受理”的社会托底救助工作机制。
阜宁县民政局局长、社会托底救助中心主任陈建华说:“过去,全县社会救助职能分散在民政、人社、教育、卫生、计生、住建、残联等多个部门,救助政策碎片化、多头化;低保边缘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突发性灾难户等实际困难户救助不到位;有的困难群众重复救助、超标救助,有的救助不足、救助遗漏;救助不便捷不及时,层层申请,不能得到及时救助。托底救助中心成立后,全县一张网一盘棋一门受理,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整合68项政策
形成县乡村三级救助平台
家住阜城街道光明社区的计高熊,最近逢人便说,现在申请救助既规矩又快捷。前不久,他到县社会托底救助中心申请经济适用房,中心受理后一个工作日内便转交县住建局分中心办理,目前已进入摇号等候阶段。
目前,阜宁县基本搭建起“大救助”工作格局,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从救助门类、救助形式、救助效应入手,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即设立一套班子,建立一套制度,搭建一个平台,编制一张网络,制定一套流程。
阜宁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社会托底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将8大类68项救助政策整合成为一套完整的托底救助制度,并成立社会托底救助中心,在13个县直部门和18个乡镇(街道)设立分中心,在341个村居设立工作站,建立起了托底救助的组织保障以及政策保障体系。困难群众向身边的工作站提出救助申请并受理成功后,按照“部门核定、财政审核、银行代发”的方式,实行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各村居均建有社会托底救助公示栏,公示救助对象标准,公布救助政策清单。
阜宁县委书记顾云岭说:“这项改革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问需于民、整改落实的成果。县财政每年增加资金支出3200万元以上,但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解急难,投入再多的财力、人力也值得。下一步,县里将加大政策宣传,强化监督问责,坚持阳光运行,把好事办好。”
据介绍,新模式的运行,提高了救助工作的效率,增强了公信力。临时救助时限由30个工作日减少为7个工作日,大病救助时限由1个季度变更为即时救助,慈善救助由30个工作日减少为20个工作日。
开通救助专线
畅通与困难群众联系渠道
近日,花园街道新涂居委会一组居民邓成焕一次性领取了5000元的危房改造资金。邓成焕早年丧偶,无工作,房屋漏雨常年失修。花园街道在“三百活动”(进百家门、摸百家情、解百家难)中,通过走访发现他的情况后,立即帮他办理了住房救助。
社会托底救助工作涉及面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如何扩大知晓度?阜宁县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进行了广泛宣传,各镇(街道)还通过“民生直通车”“三百活动”等形式,到群众家门口介绍救助政策。吴滩街道在“民生直通车”活动中,向广大群众宣传社会托底救助的工作流程,并进行版面展览,让群众直观地感受到社会托底救助政策的透明,做到了家喻户晓、应知皆知。
同时,依托“12345”政府服务热线,阜宁县开通社会托底救助专线,并实行一表办理等措施,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更加便捷。阜宁县社会托底救助中心自正式挂牌以来,共受理各项救助申请1100多件,办结率99%以上,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60多万元。“有困难找托底救助中心”,逐渐成为全县困难群众的共识。
日前,江苏省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经验交流暨全面推进临时救助工作会议在阜宁召开,该县创造的社会托底救助体系建设受到肯定。据江苏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阜宁县的社会救助工作模式是可复制的、可持续的,将在江苏全省复制、推广。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