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的新春"畅想":做长三角"强化班"中"优等生"

19.02.2021  15:23
18日,江苏盐城召开新春“第一会”,激励全市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中拼出地位。 于从文 摄

  中新网盐城2月18日电题:盐城的新春“畅想”:摆脱“苏北意识”,做长三角“强化班”中“优等生

  中新网记者 于从文

  “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是江苏省委赋予革命老区盐城的重大使命和历史担当。以盐城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实现崛起,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期待。

  1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向全市发出牛年高质量发展“动员令”:坚定向海发展、绿色转型,在长三角中心区这个“强化班”中争做优等生。

  当天,盐城将2020年度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作为从“节日状态”转到“工作模式”的新春“第一会”。会上公布了2020年全市综合考核和开发园区“等级创建”结果,同时公布“争星创优”活动星级企业和杰出优秀企业家名单,以此树立崇尚奋斗、崇尚实绩的鲜明导向,激励全市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中拼出地位,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加速奔跑。

  盐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在“苏大强”的“十三太保”中,盐城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盐城是苏北唯一列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国家给了我们定位,但没有足够实力,定位不能变成地位,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去拼去争。”戴源说,盐城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苏北意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坐标系下,跳出“苏北小圈子”,突破自我,超越极限,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记者梳理盐城这几年的发展“足迹”发现,这座苏北沿海城市已经“今非昔比”: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拥有了一张宝贵的“世界级城市名片”;在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盐城被定义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出海门户”;2020年,盐通高铁建成通车,盐城成为沿海“南下北上”的节点城市,提升了盐城这座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价值;中韩(盐城)产业园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盐城对韩合作深度开展,凸显了“双循环”开放的地位。

  盐城频频亮眼的动作令外界“刮目相看”,有舆论比喻盐城是一个“搅局者”,欲“瓦解”苏北,重构长三角区域格局。其实,不仅如此,盐城的目光已经放到“国际朋友圈”,2020年6月,盐城召开“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专家研讨会,向环黄海地区的国家喊话,在加强生态保护合作的同时,也能够加强彼此的经贸往来。

  “沿海成就了盐城发展的过去,更承载着盐城崛起的未来。”戴源说,盐城要坚持“全市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以系统思维纵深推进沿海发展,形成沿海板块和内陆板块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深化“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用好中韩(盐城)产业园、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重大载体,扩大与韩国合作,参与东北亚经济圈;深化与上海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推动制度、市场和标准全方位协同,打造东部沿海发展质量高、活力强的蓝色增长极。

  作为拥有“世界级城市名片”的城市,生态无疑是盐城最核心的竞争力。戴源说,盐城一方面要推动产业“绿色”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淘汰高耗低效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切实提升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探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盐城路径”。另一方面,要推动“绿色”产业化,放大世遗效应,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全域旅游、全景世遗的旅游空间格局,为湿地保护提供更多经验。(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