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9.03.2017 11:34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我们每天要销售出去三四吨蔬菜,去年底农场70%的蔬菜实施了有机肥种植,土壤活力提高后,蔬菜口感明显好转。今年种植的青菜、韭菜、包菜、青椒等,拉到批发市场不愁销路,泰州、淮安等周边客户纷纷来拿货。”3月26日下午,在野绿芳地蔬菜家庭农场南区,看着一箱一箱印有“野绿芳地”和“范大”商标的塑料筐,一一装满青菜等待过秤,农场负责人范延荣对今年农场发展充满信心。
野绿芳地蔬菜家庭农场位于盐都区大冈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3年由范延荣和妻子夏卫红共同创建。农场占地508亩,建有标准蔬菜大棚450座,去年帮助当地农民增收180多万元。“我们与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盐城工学院等联姻,积极开发和启动滴水灌溉、智能育苗等项目。”夏卫红说,农场按照现代循环农业理念,依托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成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示范基地。目前,农场10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蔬菜品种正在申报“绿色农产品”认证。
作为农场主,范延荣夫妻时刻思考着如何做强“菜篮子”。今年,野绿芳地蔬菜家庭农场特别优化了品种结构,降低难销的蔬菜品种,计划新种植蚕豆、丝瓜、黑皮南瓜,并发展韭菜+丝瓜、青蒜+蚕豆等蔬菜多品种套种。走进农场育秧大棚,工人们围着苗圃将黑皮南瓜种苗移栽到地里,夏卫红指着旁边已经郁郁葱葱的丝瓜苗说:“这就是5月份里要套种到韭菜地里的丝瓜苗。”她补充说,大棚韭菜从冬天只长到4月份,为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到5月份丝瓜苗将直接移栽到韭菜地里生长,省去换茬麻烦。
近年来,229省道两侧的佳富村、光明村、野陆居委会等地村民纷纷挂牌成立家庭农场。在大冈农业示范园,这种由小家庭创办的大农场已发展到20家左右,成为盐城和周边城市的名副其实的“菜园子”。大冈农业示范园发生的“蝶变”,正是盐城市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
今年,全市上下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鼓起农民“钱袋子”、优化老百姓“米袋子”、丰富市民“菜篮子”为目标,充分发挥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大力开展产业结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按照“调粮、减油、扩特经”和“稳猪禽、增牛羊”的基本思路,做强粮食产业,做精园艺产业,做优养殖产业。
为做好结构调整“加减法”,射阳种植户刘德春今年也有自己的答案。刘德春的蔬菜大棚位于合德镇凤凰现代农业示范园,近日他一直忙着整地、开沟、铺设离膜、填充椰糠,对大棚蔬菜实行椰糠无土栽培。“椰糠是天然有机质介质,可将水分、养分按比例提供给作物,直接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利于农作物生长和提高品质。
刘德春说,下一步,他还将种植猕猴桃和葡萄,将大棚种植的效益发挥得更高。
新种植技术的引进和新经营模式的融入,改变了盐城市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盐城市大力开展生产结构调整,通过积极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盐都、大丰等地稻虾共作模式,实现亩产有机稻米275斤、小龙虾60公斤,亩产收入6000元以上;推广高效轮作模式,东台水稻——西瓜、大丰玉米——二茬蒜实现“千斤粮万元钱”,阜宁西瓜——蔬菜实现“十吨菜万元钱”;推广立体种养模式,亭湖金灿家庭农场种植水蜜桃树,利用林下土地进行禽类养殖,亩均产值达2.8万元。
产业结构、生产结构逐步调整后,盐城市农业结构调整之路越走越顺畅,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质优量大的放心农产品正走出盐城、叫响全国。目前,全市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示范基地达到100个,建成特色镇47个、专业村193个。“三品”总数2360个,全省排名第一,国省道、高速公路、铁路等主干道路沿线基本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带。全市建成的170个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成为结构调整主战场、现代农业建设的样板区、农民增收的加速器。
“今年我市明确以结构调整示范创建为重点,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市农委主任乐超说,今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将组织开展9项重大创建、60项重点项目和5类重要活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我市将积极争创省级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县,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组织开展休闲农业“百点创建”行动和现代农业园区“进位争优”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作者:记者周樑通讯员王丽萍陆叶
本文来源: 农业委员会
29.03.2017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