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奋勇当先扎实奔小康

21.11.2015  12:23

  9月底出炉的《2014年省民生幸福“六大体系”建设监测统计报告》显示:综合41项指标后,盐城市的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满意度总指数得分,均列苏北第一、全省前茅,标志盐城在全面小康进程中始终处于领跑位置。


  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说,“我们既看重‘数据小康’,更看重‘民意小康’,始终坚持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把功夫扎扎实实下在增加居民收入、兴办惠民实事、提高群众幸福感上,努力让过硬的小康成果惠及全市820万人民。


  近年来,正是凭“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群众掉队”的务实劲头,盐城“八项工程”综合指数排名在全省每年进位。


  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打牢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基础


  盐城是全省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农业人口和粮食产量最大或最多的市,450万农民能否“小康”关乎全市的全面小康。市委、市政府创新奔小康路径,摒弃单一“输血”扶贫方式,强化创业、产业脱贫增收导向,着力构建农村、农业内部增收和农民致富的长效动力机制。


  以全民创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出台鼓励全民创业40条政策,实行进入无门槛、工商零收费、注册零首付等改革举措,推动全市120万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青年投身创业、妇女巾帼创业等八大主体齐创业,激活富民增收乘数效应。今年前三季度,盐城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居民收入和人均储蓄均为苏北最高,城乡居民收入比仅为1.77:1。


  以镇村经济繁荣促进农民本土就业。坚持把镇村经济列入脱贫攻坚三大主体支撑产业之一,倾力扶持。


  前三季度,全市镇村地区生产总值和镇级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市总量60.1%和40.1%;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到34.7万元。镇村强、业态活,相应增加各类创业主体8.16万户,同比增长27.1%;新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3.43万家,增量居全省第2位。


  以联耕联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全市联耕联种面积已达350万亩,通过规模种植、土地溢出及农本降低,亩均收益净增500元左右。


  以精准帮扶加快农民脱贫步伐。全市近10万党员干部、896家企事业单位与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牵手致富”;市县193支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帮扶到底;将1.36万无劳动能力低收入户纳入低保,托底救助,确保全市11.9万年收入低于4000元的人口,年底前全部脱贫。


   以民生优先为导向,提高全面小康建设质量和水平


  在民生投入每年增幅20%以上基础上,盐城近年既多办快办民生实事,又不懈攻坚民生难事。直面群众呼声,以问题为导向查漏补缺,拉长小康路上民生“短板”。


  基础性民生建设重长远。属尾水地区的盐城,吃水安全一直困扰群众。先后组织实施盐龙湖水厂一期扩建、通榆河取水口净化等饮用水安全十大工程,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着力构建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安全屏障。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市里以“砸锅卖铁”的魄力,总投入92亿元,实施新水源地建设工程,在京杭运河宝应段新建饮用水源地,通过长距离管道输入,让全市人民一劳永逸吃上优质长江水。


  普惠性民生建设重质量。55万义务教育段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就近免费入学,90%以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盐城成为一座没有择校的城市。公共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投入11.51亿元对全市157个乡镇卫生院、1193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市已有5.13万人次获得农村居民重大疾病补偿4.43亿元,4.16万人次获得大病保险补偿1.24亿元,重大疾病患者新农合实际补偿比达到71.82%;今年已销售零差率基本药物4.45亿元,减轻群众负担3.71亿元。


  特殊性民生建设重托底。将全市2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市区10万拆迁农民待遇实现“同城同标”。财政每年净增4000多万元,将现行制度没有覆盖到的低保边缘家庭、特殊困难人员共7万人,全部纳入政府救助体系。全市已有38万人次获得医疗救助、1.5万户困难家庭得到临时生活救助、3.9万人次获得社会保障援助。


  增长性民生建设重率先。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在全国率先建立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个人缴费、待遇领取、权益查询“四个不出村”。盐城还被列为全国困难群众保障援助“救急难”综合试点地区。


   以百姓满意为标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认同度


  盐城既注重“物质小康”,又注重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的“绿色小康”,让群众天天看到蓝天白云,心情舒畅。


  在一次性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基础上,组织实施十大类130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行能源调结构、发展转方式、城市增绿化、工地控扬尘、秸秆禁焚烧,实施清新空气、清澈河道、清洁乡村、清爽城市“四清”工程。全市连续两年空气质量全省最好、优良天数全省最多、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


  以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倒逼产业创新和城市转型,实施产业创新“十大工程”,以电子信息、大数据、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经济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产业经济快速崛起,产业层次直奔中高端,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面上工业增速近20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千万千瓦风电、千兆瓦级光伏为支撑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全市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省60%以上,被列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


  推进县镇村三级治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获评全国新一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在全国率先建立法治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长治久安、法治惠民。


  今年,盐城启动实施城市提升“十大工程”,总投资达1426亿元,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对此,朱克江说,“民生事必须优先干,群众的获得感才是检验小康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