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城南新区构建产城融合新载体
持续推进“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
新华报业网讯 10月20日下午,省政府在宁召开《推进智慧江苏建设》新闻发布会。与此同时,远在300公里外的盐城市城南新区手机用户,通过覆盖公共场所的无线WLAN,可免费收看实时滚动播报;到晚上,当地居民打开云媒体电视,又可观看由百兆光纤传输的新闻画面。“智慧江苏”建设紧锣密鼓,而70万城南新区市民,已率先尝到“智慧”果实。
城南新区,是苏北唯一的国家首批智慧试点城市,也是住建部城市科学研究会“微城市”试点城区。作为盐城最年轻的城市板块,新区党工委书记周键云说,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和城市发展动力,持续推进“城市智慧化、智慧产业化”,是创新发展目标,也是民生幸福之本。
2011年10月成立的城南新区,把“智慧、生态、现代”作为新城定位,成立次年即高起点编制《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纲要》,确立用信息化推进现代金融、智慧产业、总部经济和现代商贸4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构建苏北一流智慧产业高地。
由于发展定位准、产城融合起点高,建区第3年5月,就通过住建部智慧城市专家评审。新区发展,始终贯穿创新智慧理念。比如,探索多元投融资模式,建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去年以来,新区建设总投入48.6亿元,其中政府基础投入只有19%,其余81%均为市场引资投入。
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是“智慧城南”载体先行的成功经验。在新区102平方公里范围内,率先实现移动基站共建共享,即各大运营商不各自为“站”,由其中一家运营商按全市4G站点规划,统一建基站的机房、铁塔并进行管理维护,其它运营商租赁使用。不仅省钱省地,还“养眼”——新区因此减少基站铁塔40多座。
彰显科技孵化、人才集聚特色,是新区后来居上的智慧之举。占地10平方公里的智慧科技城,好似新区“硅谷”,也是盐城市着力打造的科技新城。这里林立的高楼,承载“一谷两园”的聚合功能,即智慧谷、创新产业园和职业教育园,让高端人才和智慧产业在这里集结,产生新的头脑和产业风暴。
占地18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科创大厦,是智慧谷的核心和研发孵化中心。已入驻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创意动漫等20多家新兴企业。楼内大型公共实验室就有5个,还附属配套4万多平方米国际人才公寓,是全省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业载体。
“东西两侧是‘谷中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郭庆生左手指向“大数据产业园”说,在建的5000平方米云计算中心,也是“智慧盐城数据中心”,被市政府列入今年“十件实事”之一。右手东侧,则是占地112亩的“上海张江久有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正按照张江第4代科技园区标准“定制”建设。
“这是一片智慧教育热土。”身兼城南科教城管委会主任的郭庆生如数家珍,占地3.6平方公里的职业教育园内,拥有8所职业大专院校,开设了36个适销对路专业,在校生5万多人,每年1.5万毕业生早早就被抢定一空。智慧与产业对接,成为新区招商引资的软实力。
智慧生活,是新区主打的民生品牌,也是全国“微城市”的样本。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高尚德介绍,以聚龙湖周边4平方公里为中心,全区重点实施政务、健康、社区、安防等13项智慧工程,让群众享受更多的信息化服务。
漫步城区绿道慢行系统,不时可见公共自行车停车点,以及一台台生活信息自助查询机。树木葱茏,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45%。在这个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内,新改建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92万平方米,占新区总建筑面积三分之二,居盐城市之首。全区所有地下管网,实行智能化监管。138个社区监控探头与12个部门联网,构成“技防城南”。在香苑西园小区健康小屋内,14台检测仪器,为居民免费提供自助式健康体检服务……
城市的主人是市民。无论“微城市”还是“智慧城南”,都为了市民生活得更幸福、更舒心。
本报通讯员李天松宋浩 本报记者林培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