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农机化工作着力实现 “五个突破”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实现农机化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引领今后五年农机化的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建设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实现新的突破。1月25日,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一结束,盐城市农委就召开委属农机条线单位和处室负责会议,专题研究贯彻落实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确定组织实施“农机化发展突破年”活动,实现全市农机总投入6亿元以上,使用中央、省农机补贴资金2亿元左右,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1%,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7%以上。
具体措施上,围绕“先行先化、全程全面、安全保障、效益效率”主线,着力实现 “五个突破”。
一、优化装备结构,突破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 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继续将水稻机插种植机械化和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大力示范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毯(钵)苗机插,着力发展高性能乘座式插秧机,切实提高插秧机使用效率,水稻机插水平力争达到76%以上。新增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秸秆还田机1000台(套)以上,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稳定在850万亩。强化粮食烘干、玉米收获、深松深耕、高效植保与施肥示范等制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环节机械的推广使用,认真落实好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的通知”精神,切实解决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新增粮食烘干机300台,批处理能力4200吨以上。加快玉米生产机械化,新增玉米播种、收获机械350台,纯作连片玉米机播、机收和秸秆还田水平分别达到87%以上。结合深耕犁地,扩大农机深松深耕整地规模,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墒能力,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可靠基础。示范推广高效植保机100台以上,施肥机械50台以上,为绿色产品生产提供基础。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市、县政府的支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力争有1-2个县列入首批全省示范县,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力争到2020年,解决好制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短板,确保全市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强化示范带动,突破设施农业装备的快速发展。 围绕特色产业,依托各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完善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和机具配置方案,探索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全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积极引进、试验示范高效农业发展机械,推广卷帘机、微型耕整机、田园管理机、烟雾机等设施农业机械,曝气增氧、投饵机、环境监察等渔业生产机械,饲料制备机、搅拌机、投喂机、禽蛋检拾机、粪便处理加工机等畜禽养殖机械。围绕“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开展蔬菜生产机械化试点示范,争取建设1个以上省级示范点。紧盯各级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强化示范带动,加强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的机械配套,主动帮助园区搞好规划选型,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切实加大农机化示范基地机械配套和建设力度,提高机械化水平,建立一批县级农机化示范基地,促进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升。2016年新建市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8个,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5000台(套)以上。
三、坚持科技创新,突破互联网+农机化运用。 农机化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以后,传统的农机生产销售、培训推广、维修保障、安全监管等许多方面己不能适应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强化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突破互联网+农机化运用,实现农机化发展的转型升级。引导和支持农机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农机生产销售,建立电商经营平台,尽最大可能降低营销成本,让使用者得益;发展“互联网+”农机维修,探索常见故障远程诊断、快递送达配件的方式方法,提高机械快速维修能力,提高使用效益效率;发展“互联网+”农机培训推广,让广大的农机使用者,能及时选择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接受最新的技术培训;发展“互联网+”农机合作共用,搭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与农机作业市场的需求平台,减少跨区作业的盲目性,提高针对性;发展“互联网+”农机安全监管,加强定性定量分析,转变农机安全管理方式,实现人性化执法,柔性化管理。2016年,在“互联网+”农机生产销售、培训推广、合作共用、维修保障、安全监管等方面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四、加强合作共用,突破农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以推行联耕联种和规模经营为着力点,积极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接、参与土地流转,实现农机拥有者的合作共用。2016年,新增农机合作社60个以上,农机户加入合作社的比例达55%以上,新建农机示范合作社30个,农机合作社机械作业面积占比达55%以上。扩大农机跨区作业范围,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达到16000台次,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超8亿元。抓好农机维修与节能减排,加强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建设,建设一批镇级农机维修网点,切实提高维修服务保障能力。加强质量监督,及时协调处理农机质量投诉。以规范化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安全监理所、农机培训学校创建为抓手,切实增强基层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单位自身发展能力和个人业务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培育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农机管理、科技服务和实用复合型农机人才队伍,2016年全市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万人次以上,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鉴定人数超过2000人,为农机合作社培训农机修理工400人,市、县农机条线人员进行一次高层次培训。全面建成市农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争取在此基础上建设农机化科技推广专业创新中心,促使我市农机公共技术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力争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功能齐全的农机化发展平台和全市农机化实验基地,为促进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重视农机安全,突破农机安全监管创新创优。 落实好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始终将安全生产贯穿于农机化发展全过程。认真贯彻《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健全农机应急预案,重视实战,搞好演练。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农机合作社、维修点安全监管,督促责任主体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农机道路外亡人数不突破省、市下达控制指标。注重道路外亡人指标运用,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启动新一轮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工作。组织开展农机综合保险试点。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推进以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平安农机”创建向纵深延伸,继续列名挂钩指导40个“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打造10个具有辐射示范效应的“平安农机”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机制体制建设创新,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八同时”服务,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执法水平,扎实搞好农业部农机安全服务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