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做五篇“大文章”,走特色发展路
如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我省参加十九大的代表中引发热议。19日下午,十九大江苏代表团举办“开放日”活动,十九大代表、省委书记李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省委、省政府确立的“1+3”重点功能区战略进行了阐释,形象地把沿海经济带比喻为“江苏向海洋发展的蓝色板块”。向海洋发展的“蓝色板块”如何做大做强?
“按照‘1+3’功能区重点布局的要求,盐城既处在沿海经济带,同时个别县区还兼划入江淮生态经济区,两个功能区叠加给盐城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十九大代表、盐城市委书记王荣平说,接下来将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做好“大交通”文章,加快构筑纵贯南北、横贯东西、里连外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尤其是加快高速铁路网建设,加快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做好“大生态”文章,依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做好“大上海”文章,积极融入上海的产业链、创新链和要素链,全面对接上海,成为上海的卫星城和后花园,也成为上海“飞地经济”的一个示范区;做好“大海洋”文章,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临港经济,争取成为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做好“大开发”文章,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
王荣平说,新能源产业是盐城的特有优势,“盐城有海上风电资源,如果全部开发,一年有100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能力,盐城的风力发电已进入国家规划,全部开发后可以带动1500亿元的投入,新能源装备产业也会有很大发展。” 海上风力发电不仅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盐城算了一笔账,其中仅碳排放一项,因风力发电就可减少2400万吨!
盐城未来还将围绕海洋经济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环保科技产业、海工装备产业等。王荣平说,盐城利用大丰港、滨海港两个一类开发港口,将形成重大的、有特色的产业载体。依托大丰港发展上海飞地经济,形成沪苏联动产业集聚区,打造北上海临港智能制造城;滨海港既是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出海港,同时也是深水良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那里投资建设综合能源基地。这一基地的腹地有200多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资源,对发展海洋产业和临港经济是非常独特的资源。这样盐城可与兄弟市错位竞争,走特色发展之路。(陈月飞 汪晓霞)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