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盆景”走向“风景” 无锡物联网发展的启示

01.11.2016  13:05

        10月30日至11月1日,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举行,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嘉宾参会,489家单位参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无锡。

        7年前,国务院正式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截至去年底,无锡物联网企业已达1171家,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688亿元,增幅连续3年超过39%,基本形成了涵盖感知、网络通讯、处理应用、关键共性、基础支撑的产业链。

        7年来,是哪些因素共同推动无锡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从纸上概念走向生活应用、从单个“盆景”走向成片“风景”?它的发展之路对其他城市又有哪些启示?

        抢占竞争先机,坚持规划引领

        无锡市经信委主任高亚光介绍,2009年11月,当很多人对物联网都还看不懂时,无锡便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赢得了一个闪光的机遇——国务院正式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无锡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标志着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并进入战略实施阶段。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无锡市对《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编制了《无锡市创新示范区三年实施计划》、《无锡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具体任务分工方案;同时,以规划为指导,基本形成以新吴区为核心、滨湖区和梁溪区为重点的“一核多元”物联网产业格局,并明确各自的重点发展领域,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绘就了蓝图。

        目前,无锡的智能传感系统产业集群已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创新型产业集群。7年来,无锡累计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超过20个,承建“国字号”重大应用示范工程17个。

        培养扶持人才,激发发展活力

        产业能否快速发展,人才是最核心的因素。

        国务院正式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后,无锡的江南大学立即顺应产业发展需要,于2010年4月成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程学院。

        此外,江南大学还与无锡市政府、中电集团58所等科研机构及东软、移动等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搭建起政、产、学、研合作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创立了全国首个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刘飞介绍,目前,该学院已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覆盖本、硕、博各层级的物联网人才培养系统,为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力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无锡市也加快出台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意见,通过专项资金激励、授信支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举措,吸引、激励、助力物联网人才和企业在无锡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目前,无锡的物联网产业从业人员已超过15万人。物联网骨干企业规模快速增长,全市各类上市物联网企业近40家,上市后备企业超过100家。

        制定国际标准,握牢话语权

        “没有标准就没有产业。”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感知集团董事长、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说,标准制定是物联网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决定着市场话语权,尤其是国际标准的制定,可以保证无锡物联网先行者的地位,并带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无锡市多管齐下不断加强物联网标准建设。通过制定规划纲要,明确全市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方向是加快推动核心知识产权纳入国际、国家标准,深度参与全球物联网产业的核心技术活动;先后成立环保物联网产业标准联盟和物联网系统测试认证标准联盟,集聚标准建设资源;坚持应用导向驱动标准研制,以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推动物联网标准研制工作快速发展。

        2009年至今,无锡市已经牵头和参与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25项。其中,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连任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项目组主编辑单位,代表中国牢牢掌握了物联网国际标准话语权。(邹伟)   

来源:  南京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