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口常开的血液科医生 做菜是她最好的放松

15.12.2015  15:39

  “天天面对患有血液病的孩子,一定会比较压抑吧?”当听说王娅萍是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的医生时,记者不禁有这样的疑问,但整个采访中,王娅萍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会有点压抑,但我们这的孩子都特别懂事、医患关系也非常融洽,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又很高,成就感自然取代了压抑感。”

  王娅萍到儿童医院工作才短短三年,作为一名年轻的住院医生,她天天要跟患儿和家属打交道。“别的病区的孩子,看到医生护士就会哭,我们这的孩子可棒多了。”王娅萍掩饰不住自豪,“他们看到我们都会主动高声打招呼,伸出手要医生护士抱抱,也是常有的。”在查房时,王娅萍看到一个只有1岁5个月的孩子,被疾病折磨得呕吐不止,看到奶奶伤心地流眼泪,竟然主动拿纸巾给奶奶擦眼泪。孩子的妈妈说,住院前,孩子还不会说话,但见到王娅萍,孩子冒出了“姨!姨!”正是这样的小插曲,常常会让王娅萍感动不已,让她感受着孩子们带来的温暖。而且,王娅萍透露,因为血液病患儿需要长期住院,跟医生、护士都比较熟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医生和护士,家长对医生也比较依赖、比较信任。

  王娅萍之所以会选择到血液科当医生,与她实习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她在上海一医院实习时,病房里有一位26岁的年轻女孩,得了白血病,因为已到终末期,家人放弃了治疗,女孩去世前一天问她:“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我不想死!”第二天还没到女孩的病房,就听到了她妈妈的哭声,当时意识到女孩不行了,赶忙过去为她做心肺复苏,但最终还是没有抢救回来。“这是我做的第一个心肺复苏的病人,她坚定了我去血液科的决心。”王娅萍说,虽然肿瘤的死亡率很高,但很多小孩的白血病是可以治疗的。她清楚地记得,在她实习时,有一位16岁的淋巴瘤孩子,经过化疗,病情一天天好转,病人看到了希望,也增加了医生的信心。

  因为长期跟生重病的孩子打交道,王娅萍笑言,自己现在更成熟了。每个女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憧憬,以后是生个帅帅的小王子还是漂亮的小公主,王娅萍同样不例外,但是,这3年的血液科医生当下来,王娅萍如今的想法变了,“只想孩子健康就足够了!”

  当然,王娅萍很充分地认识到,作为医生,健康实在太重要,除了注重运动外,王娅萍自诩是一名资深吃货,吃,可以排解工作中带来的压力。以前,得空时,王娅萍就会和三五好友一起寻找各色南京美食,她俨然是同事们眼中的活美食地图,想吃什么好吃的,问她,准能给你满意的答复。但在外面吃时间长了,腻味了,也嫌不够健康,王娅萍开始尝试回家自己做,想不到,这却挖掘出了她做菜的天赋,“炖各种汤都不在话下。”王娅萍毫不谦虚地笑着说,因为还没有孩子,王娅萍会和好朋友们聚在一起展示各自的厨艺,吃过饭,同为医生的一群人聊聊天,说说工作中遇到的事情,无形中把压力也释放掉了。最让王娅萍感慨的是,多亏找了个同行当另一半,“他很能理解我,有什么苦闷,跟他说说,他也会认同,如果是其他行业的,不理解,那就惨了!”记者华琳月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