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全省样板的江阴集成改革下一步怎么改 新华传媒智库专家给妙招
1月21日,一直在“全国百强县”中名列前茅的江阴市,迎来了一场“最强大脑”式的智慧碰撞。由新华日报社主办、新华传媒智库承办的江阴集成改革专家咨询会在江阴市举行。
江阴是全省首个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县市。去年以来,江阴以复制推广徐霞客镇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为导引,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行政管理体制集成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那么,江阴的改革究竟提供了哪些可供复制的经验?目前还存在哪些制约瓶颈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江阴的改革将往何处走?
作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第一个重要策划,新华日报社邀请全国经济改革领域的8位智库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选取江阴这座江苏省唯一的集成改革试点县为样本,通过调研分析,为我省集成改革会诊把脉、指明方向。专家如何看待江阴的这场集成改革?又为江阴下一步的改革提出了哪些妙招?听听专家怎么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
首先,江阴的集成改革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先导性意义。江阴把过去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延伸到社会治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基层政权建设领域,从系统化综合治理的角度来探索现代化县域的治理体系,为县域治理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其次,江阴的改革实践,为长期以来基层政权的公共服务缺失提供了一种破解思路和路径,使基层政权的建设在江阴的模式中得到了加强,特别是综合治理的加强。这种加强,不是简单的修个路、建个桥,而是方方面面的综合治理,在江阴模式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还需要继续研究的,一是可复制性问题,江苏省苏南苏北县域经济差距较大,江阴这种发达地区的模式是否能够复制到苏北?二是改革中把大量行政权力下放到基层,还需要进一步简明化,以缓解基层的承接压力。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
江阴的集成改革有几大特点:第一,它是一场有顶层设计的改革,汇聚了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第二,它是一个全面的改革,而不是在某个单方面的改革;第三,它是一个协同的改革。改革的成果,最重要的是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同时契合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要求。江阴经济社会的发现和良好的政商关系,都是对改革成果的检验。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我提几点建议。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不要追求改革的模块化、标准化以及可复制性。下一步改革的总体思路,要按照十九大精神,围绕开启现代化征程,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来推进改革;同时,江阴的传统制造业走在全国前列,但创新型经济体系的建设上还不是特别强。如果不能培育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产业,那么在下一轮的发展中间,就不可能继续走到前面。还有,利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的机遇,把江阴的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改革目标。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申兵:
我的一个体会就是,江阴的集成改革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善治、良治。联合国关于治理有很多标准,如共识、参与、法治、负责、透明、公平、有回应、公平包容、效率等,江阴的集成改革很多方面体现了这些特征,在迈向“善治”“良冶”上取得了突破。
第二个体会,就是放在全国范围看,江阴集成改革的意义也是非常大的。因为江阴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探索了一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县域实现途径。从东西部看,为东部发达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作用;从省内看,对扬子江城市群乃至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觉得还可以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上进一步探索,比如怎么引导城市的资源向乡村集聚,这在体制上要有一些突破;第二个方面,在包容性上不妨也做得更多一点,全市大约有160万的常住人口,40万的外来人口,4个人里头就有1个外来人口。我觉得能保持外来人口的流入实际上是一件好事,这是经济活力的体现。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建华:
江阴的集成改革,让我对改革获得了全新的认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但事实上,很多人对全面深化改革到底怎么改还比较困惑。来到江阴,我豁然开朗:第一,江阴的改革是以城市化为导向,转向以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实践;第二,江阴的集成改革是在县域治理中,如何将党的执政深植到基层社会,实现强基固本、长治久安的最有益的探索实践;第三,江阴的改革是顶层设计与基层互动落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有益探索。
我对江阴集成改革,提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理论解读,把江阴个性化探索上升为共性经验,指导更大范围内的改革;二是进行经验总结,哪些可复制,哪些不可推广,要从问题、需求、效果方面考量,不要一味追求可复制;三是宣传推广,改革是公开透明的,甚至可以引起一些争论或竞争,使江阴改革集纳更多智慧,从而取得社会共识。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宋林飞:
应该说,江阴的集成改革,是新时代政府创新的一个样本,这个样本,应该总结一些经验。我觉得有这么几点经验可以总结。
第一,这是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来带动集成改革。比如这个权力清单,这么多权力下放,基层能否承接得住?江阴的改革证明,不但可以接得住,而且接得很好;第二,改革的手段,使用了高科技的手段,比如智慧城市探索,用现代化手段把多种改革关联到一起;第三,改革的目的,首要是为了方便群众,方便企业,江阴达到了这个目标;第四,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第五,营造良好的创新经济的环境。
总结经验之后,还有一些建议供参考:首先是让改革的需求和供给更加明晰精准,其次是要控制行政成本,第三就是要研究这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评估,第四是要研究如何建立治理现代化的典型,第五建议加强智慧社会的建设。
江苏省政府参事、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
关于江阴的集成改革,我就下一步如何提升谈几点个人的想法和思考。
第一,集成改革如何进一步为创造更加高效的经济体制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来创造一个更加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江阴的集成改革如何进一步体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现优质的资源向基层、向农村和偏僻地区延伸和倾斜。
第三,改革中如何协调好事权与财权合理均衡、高效有序。比如集成改革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事权下沉,基层责任越来越大,如何赋予他们更多的条件和保障?
第四,集成改革下一步如何既保证施策精准化,又保证高效,从而体现高质量,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
江阴的集成改革给我留下三点深刻的印象:
第一是改革起点非常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的改革思想和改革方略,体现了省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图和改革布局,体现了江阴市委市政府以高质量深化改革的时代担当与主动探索。
第二个是改革起步非常稳。半年多时间,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创新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推进机制,特别是系统谋划了四个体系,七项重点任务,任务与责任层层传递,有力有序有效。
第三,改革起色非常实。一批重点领域改革快速推进,取得了阶段性重大突破。改革成效十分明显,积累了许多经验,在省内外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反响。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我也想提几点建议:
一是要更加注重基层党的建设改革对高质量集成改革的坚强保证作用。二是要更加注重以理论创新,来推动基层改革实践的第二次飞跃。三是要以更加突出围绕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来推进高质量集成改革,来促进高质量发展。至于高质量城镇化,应该在三个方面提升水平和质量。要在参与城市群建设中来提升江阴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在新型城市化过程当中,来增强我们城市的创新功能;在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当中,来补齐我们现代化的短板。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
江阴集成改革的试点,是在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上的一个新的出发点。进入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改革来支撑高质量的发展。江阴的改革消除了发展的障碍,如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和城市的分割对现代化进程的制约,集体经济模式和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制约。集成改革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来实现新时代面临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这是江阴集成改革的核心内容。江阴的改革不是写在纸上,是落地。所以我认为,集成改革是一次精心的谋篇布局,是时代担当的重要体现,也是看得见摸得着老百姓得实惠的过程。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我建议一是要把原来工业化为主导累积的能量释放出来,要提升产品价值链,加入全球高端价值链,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推进;二是江阴作为长三角核心地带县域,要成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城市群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三是乡村振兴要解决好三农问题,真正实现城乡融合。
交汇点记者 李先昭/文 余萍/摄
标签:
编辑: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