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城改革的歌 解码江苏最年轻设区市宿迁20年巨变奥秘

23.09.2016  11:37

        20年前,曾有媒体这样形容建市之初的宿迁:“如果说宿迁在江苏有什么特点,那就是‘突出’的穷。

        而今天的宿迁人很自豪:20年前,中国城市排名200名内不要找宿迁;如今,100名以外,不要找宿迁。

        作为江苏最年轻的设区市,地级宿迁市成立20年,变化天翻地覆。

        “宿迁20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持续不断的改革,源自于生生不息的改革精神。”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表示,“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攻克艰难险阻,不惧风险挑战;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遇到再大困难,都能创新思路,使‘天堑变通途’;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跨越、城乡面貌的巨变。

        从“两瓶酒”打天下

        到站上互联网风口

        “新上市的iPhone7,就有我生产的!”这几天,在苏宿工业园区上班的朱欢欢常跟人说起,苹果手机部分出自她在的生产线。拿下最潮手机的背板订单,手机扩声设备产销占全国半壁江山,石墨烯电子导热膜项目上马,智能家电异军突起……这些高大上的工业项目,使宿迁与发达城市站上同一起跑线。20年前,这不可想象。

        1996年宿迁,GDP仅124亿元,人均GDP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三成。因为落后,属于苏北板块的宿迁,被称做拉在苏南、苏中和苏北之后的江苏经济“第四极”。

        “当时的宿迁,除了洋河、双沟‘两瓶酒’,就没什么像样的企业。”宿迁市经信委主任王柏生回忆,1997年他到宿迁经委工作时,当地工业家底为“五小”为主,小农机、小化肥等散落运河两岸。“政府最头疼的,是没钱发工资、报销车旅费。洋河也濒临倒闭,年底都没钱缴税。

        “穷则思变,宿迁人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王柏生说,从最初“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的全民招商,到后来“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三位一体”的选择性招商,宿迁“招大引强”。娃哈哈、汇源等一大批项目相继落户投产。如今,宿迁亿元以上企业有750户,聚酯薄膜、家电玻璃等12个产品荣膺全国“单打”冠军。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47.8:30.8:21.4变为12.1:48.5:39.4,宿迁踏进工业化中期。今年前8个月,宿迁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销售等指标增幅全省第一。

        不满足于追赶的宿迁人,近几年敏锐抓住更大的机遇,站上互联网经济的风口。

        “8月是淡季,我们成交量1024万元。”9月12日,京东宿迁馆副总经理姚琼说,宿迁出品的4000多种产品,沿着一根根网线卖到全国。

        20年前,宿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亿元。而去年,仅2平方公里的宿迁电商产业园就实现税收3.4亿元。今年前8个月,这里实现税收4.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京东、当当、途牛等210多家电商企业前来入驻。

        走出了刘强东的宿迁,在互联网领域正以领跑者的姿势飞驰。沭阳县、宿豫区获批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区),宿迁电商产业园创成苏北首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国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分别占全省的1/3、1/5,快递业务居全国第17位,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60亿元……“互联网+”正孕育着宿迁经济更充满想象力的未来。

        改革破冰创造一连串“全国第一

        改革之城宿迁以改革闻名于世。改革创新贯穿宿迁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成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

        9月14日,宿迁颁出江苏首张“先证后核”生产许可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认为,宿迁的这项改革设想很好,可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

        全国第一张个体网店数字营业执照,全国第一张载有18位商事登记证号的“一证一号”营业执照……宿迁创出一长串“全国第一”。尤其近年来,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宿迁率先推进商事登记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资格资质去行政化等方面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331项减至87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效率最优的地级市之一。569项资格资质项目仅保留53项,放开率达90.7%。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充分激发出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宿迁被省领导赞誉为“改革发力最大、效果最好的地方”。

        几天前,宿迁市民臧淮北在自家电脑上完成企业名称的申报和注册。不到一周,“一企一码”的营业执照就到手了。是企业全流程电子化登记改革,让臧淮北享受到如此便利。

        9月19日,江苏金之彩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董立琴来到泗阳县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这里率先开始国地税一体化办税。“不分国、地税,领发票、报税、缴税一起办。以前往返于两家税务机关要跑半天,现在10分钟解决。

        宿迁这一轮深化改革,强调以制度化手段设计改革路径,防止改革“碎片化”。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宿迁出台11个文件,制定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为纲的“1+10”政策体系,形成“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的改革闭环。

        老百姓的获得感是改革的终极目标

        “宿迁20年的发展,浓缩起来就两个字:‘改变’。”宿迁市市长王天琦说,这是不断试错、不断探索、强烈求变的20年,改变老百姓的贫困生活,改变城市的落后面貌。

        20年前,老交警徐建军的主要任务是疏导自行车,当时宿迁每辆“小汽车”他都熟悉,因为总共就100多辆。20年来,日复一日的站岗、巡逻中,老徐眼看着城市拉开框架,马路越来越宽,闯红灯越来越少。

        宿迁市政协副主席华志明,曾在宿迁建设规划系统工作17年,见证这座城市的成长。“1996年城区就是夹在黄河和运河之间的小县城,不到14万人,不足14平方公里。当时自来水供应能力只有4万人。没有污水管网,更没有污水处理厂。

        如今的宿迁城区已将骆马湖和三台山“”入城市,中心城市建成区超过8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5万。荣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直接晋升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跻身首批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荣誉背后,是宿迁城市内涵的提升。

        1996年宿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294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993元,一半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去年宿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2233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868元。至去年底,宿迁99.5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新一轮精准扶贫,宿迁着力拔掉“穷根子”。金港花园北侧的停车场里马陵便民摊贩疏导点已建好,可容纳100多个小餐饮、小百货摊位。9月13日,宿迁举行一场特殊的招聘会,招聘困难家庭成员来此免费创业。政府希望通过几年的孵化,让他们积攒资金、能力,能独立经营。

        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宿迁在14个乡镇开展卫生计生服务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在48家民营乡镇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健全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保障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民生幸福,是宿迁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这座深耕不辍的改革之城,必将收获更多累累硕果。(陈炳山  徐明泽  孙  巡  熊  磊)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