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记者的将心比心:帮助别人从现在做起
他曾经历过苦日子,深知生活的困苦会给人带来身心的双重压力
“帮助别人,就要从现在做起”
中国江苏网7月1日讯 “有的人,实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只要伸一下手,帮助他一下,他感受到的温暖,可能是超出你伸手这个简单动作的温暖。”说这话的人叫孙艳,是溧阳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1998年,从河北老家来到溧阳工作后,他便开始把帮助别人作为充实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艰辛的学生时代,让他更能体会到雪中送炭的意义。
经历过苦日子,特别能理解贫困的人
孙艳告诉记者,上高中的时候,家里每个星期只给他五块钱,他只花三块,剩下两块他都要省下来。“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知道父母非常辛苦。比如说,我早晨最多只能吃二两粥一个馒头,然后我就打四两粥,两个馒头,我吃一半,然后剩下一半放到中午去吃。在那种环境下,我也特别特别希望别人能够来帮助我。其实我对贫困生上学的那种感受是非常深的,我觉得只要别人稍微帮助你一点,你可能整个心境、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2002年的冬天,一位四川打工仔因老板拖欠工资而没钱回家过年,他前去电视台求助时,孙艳接待了他。为了帮他解决燃眉之急,孙艳在同事中发起了募捐。如今,那位勤奋的打工仔已经自主创业,他时常会致电孙艳,也时常向其表达感激。
通过网络,吹响爱心集结号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孙艳就是我们的新闻业务指导老师,如今已经跟他同事十五年了,我感到他最大的人格魅力就是真诚、正直。”在那次募捐中,陈洁是孙艳第一个开口寻求募捐的对象,也是与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她告诉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了有家庭困难,或陷入困境的群众,孙艳总是能够倾囊相助、热心解围,而且他还多年如一日的坚持捐资助学。受他的精神所感染,十多年来,陈洁也捐助了一个河北山区的贫困学子,从其小学三年级一直捐助到了今年高考结束。
“说我感动别人,还不如说别人经常感动我,在发动一次捐款的时候,好多人都会捐款,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但他们特别信任我,就参与到这个爱心活动中来,我觉得非常非常地感动。”早些年,网络开始发展,社区、qq群等让每个人心中的“善”不断集聚,只要有人去号召组织,网友都会积极响应。孙艳便成了吹响爱心集结号的号手,在网络上组建了“爱心12”公益社,组织网友每个月做一件好事,十多年来依托网络帮助过失学儿童、生病女孩、退伍老兵等。很多素未谋面的网友都会通过网络打款来帮助有需要的人,网友的这份信任也增加了孙艳持续做慈善的动力和信心。
他的爱心观:慈善,从现在开始做起
这些年,孙艳感动着别人,也接受着别人的感动。作为一名记者,平常遇到需要救助的对象比较多,然而,孙艳并非企业家,有限的经济来源形成了他自己的爱心观和捐赠观。“像我只是工薪阶层的一员,上有老、下有小,我不会因为去帮助别人很多而影响自己的家庭,因为如果影响了自己的家庭,很多时候是不可持续的,只要不影响家庭生活,每年我就拿出一部分钱,去帮助别人。以前我们经常会碰到有些人说,等我有钱了之后,我再去帮助别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你有一百块钱,你从中拿出一块钱,你也可以去捐助别人,你从中拿十块钱也可以去捐助别人,所以我觉得,做这方面的事情就从现在做起,从你想做的时候做起,因为很多时候,你拿十块钱,他拿十块钱,大家凑在一起就是一笔很大的数字,我们小人物要做的就是这样。”
王田夫 吉亮亮 冯蓓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