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轨“双创”大赛上的南京亮色 “英雄帖”每个细节都贴着“便民”

22.05.2019  18:25

        南京地铁建设和运营走在全国前列,现已开通10条线路,运营里程378公里,另外还有6条地铁新线正在建设中。 地铁在建设运营中又有哪些痛点和难点呢?4月19日举办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创新创业大赛”华东赛区启动仪式上,作为主办方之一,南京地铁广撒英雄帖,现场发布十大业主需求命题,邀请全国的业界精英参与破解。

        关键词1:站台门

        10道题中,最短的是这条:站台门智能防夹识别技术。

        南京地铁所有车站站台都装安全门,但在地铁车门与安全门之间,有一道二三十厘米宽的缝隙,这条缝贯穿整个站台,长度达到120米至140米。小小缝隙平常无足挂齿,但遇到特殊情况就会发生险情,例如,乘客在车门即将关闭时抢着上车或下车,自己或物品被门夹住,而司机却不知情开始发车……此类事件曾多次在某些城市地铁上发生。

        南京地铁集团运营公司总工程师赵振江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地铁站台门的安全监测主要靠司机瞭望、站台安保人员辅助观察以及红外线监测,但这些方式各有不足,司机高强度工作疲劳时,可能会疏于瞭望,高架站台上的红外线设备容易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如果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每扇站台门上安装图像采集监测单元,一旦发生夹人、夹物的情况,系统就会向司机报警,或者将报警信息传递到车控系统,从而确保乘客安全和行车安全。

        关键词2:自动扶梯

        有一道题直指自动扶梯,叫“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自动扶梯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

        地铁人流量大,乘客上下站台,主要靠自动扶梯,走楼梯或乘厢式电梯的都比较少。目前,南京地铁共有1069台自动扶梯,未来几年,可能还要再增千台。自动扶梯的长期运转,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京地铁工程师赵军介绍,这些扶梯按规定每两周保养一次,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如果能用上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测扶梯的健康情况,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控,提前预判,预防电梯故障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定期保养改为按需保养,从而节省扶梯全寿命周期的使用成本。

        “我们从监控上看,以前乘扶梯容易摔倒的是老年人,现在年轻人也多了,主要是因为看手机的缘故。”赵军提醒说。南京地铁自动扶梯的速度已做过调整,每秒从0.5米提高到了0.6米,乘客在扶梯上应抓紧扶手带,少看手机,以防摔倒。

        关键词3:减振降噪

        乘地铁的年轻人,很多喜欢戴着耳机听歌。其实,在地铁车厢这种封闭的环境里,加上列车运行噪音的影响,听歌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综合技术研究”,就是针对此项问题求突破。

        南京地铁集团建设公司总工程师裴顺鑫说,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建在城市中心地带的地下空间,建筑物与人群密集,线路走向和埋深等各方面都很有讲究。目前采取的技术,在减振方面效果不错,轨道交通对外界的影响较小,但在降噪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列车运行的噪音会通过轨道辐射到车厢,导致车厢内噪音加大,也间接影响到上盖物业。

        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环保要求,地铁建设还需进一步改善车轮与轨道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其固有特性,掌握轮轨振动及其在地下、地面不同的传播规律,研发新型的减振降噪产品,从而打造出城市轨道交通内外的美好环境。

        关键词4:一体化换乘

        去年我国轨道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210.7亿人次,同比增长14%。截至去年底,全国大陆地区已有35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5条,总长度达到5761.4公里。

        “南京的轨道交通建设,在一体化换乘方面做得比国内其他城市要好。比如南京南站,有地铁1号线与3号线直接下穿,堪称零距离换乘;再如新街口站,地铁出口有20多个,直接连通周边多条道路和商场。这些都让乘客感到很方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副总经理万学红赞许说。

        南京地铁目前日均客流量350万乘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415.52万乘次,公共交通分担率为55%,充分发挥了节能、快速、大运量等优势,大大提高沿线居民的生活便捷度。

        在这次大赛上,南京地铁抛出“轨道站点周边绿色、智慧型交通一体化换乘接驳设施规划体系研究”的课题。万学红认为,轨道交通的一体化换乘,既要考虑轨道交通各线路之间的换乘,还包括轨道交通与公交车、私家车、自行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向城市的周边延伸,那里与中心城区的接驳需求不完全一样,需要提前把地铁站点周边规划好,把交通接驳、商业设施等规划好,做到长远筹划,逐步实施。

        信号设备预测维修技术、车站综合管理、接触网设备的数字化运行维护……南京地铁提出的十大命题,集中反映当前我国地铁建设运营的现实需求,最终落脚点是增进轨道交通的安全、舒适和便捷。 (刘玉琴)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